新模式助推基层大治理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高新区关堤镇探索推行党建引领+“11415”基层治理+网格管理
高新区关堤镇塔小庄村召开月末干群议事会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文/图
一处宅基地,纠纷持续30年,如何化解平息,并蝶变为老年人大食堂?
三大重点项目,占地近千亩,用时一个多月便迅速完成清表任务,实现和谐征迁,被誉为“关堤速度”。
......
地处中心城区东南部的高新区关堤镇,拥有19个行政村、5.4万人,其中有5个城中村、7个产城融合村、7个近郊农村。在关堤镇党委书记申岩这位“老基层”看来,城区在东移,乡村要振兴,各种任务艰巨繁重,基层有效治理当属基础保障。然而,看似谁都管往往谁都难管,以至于资源分散、层层棚架,“小马拉大车”“看得见却管不了”,村上的小事琐事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很容易酿成大事难事,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在区党工委领导下,我们奔着问题去、盯着目标干,探索构建了党建引领下的‘11415’基层治理+“网格管理”的新模式,做到心为基层想、劲朝基层使、人往基层走,实现乡村治理有力有效,经济社会发展有声有色。”申岩表示。
党建打头阵,支部有活力
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也是夯实基层治理的核心基石。关堤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党员进网格、党员服务到家门等系列活动,推动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互促互进。
何为“11415”?关堤镇党委副书记林伟超介绍,搭建1个平台,每季度举办一次乡村干部论坛,解决乡村治理的堵点和农村发展中的难点;配齐1套人马,划分管理区,直接负责各行政村工作事务;抓好4支队伍,把“一村一警”“一村一律师”“红袖标”“矛调员”融入管理区;育强1个带头人,按照“五有四抓三落实”工作标准,推动村党支部书记成为乡村治理与发展的“头雁”;落实5项工作,强力推进村级阵地建设、“四议两公开”、月末干群议事会、“五老”协会、爱心协会等工作。
乡村干部论坛既是抓党建的阵地,也是解决问题的平台,又是提升镇村两级干部能力本领的载体,从2020年4月举办以来颇受广大党员干部欢迎。小论坛、大舞台,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授课,先进村庄在这里交流,基层党组织书记带着问题外出参观考察。
以“11415”机制为牵引,抓党建、带队伍、聚合力、促发展,关堤镇19个行政村各有各招、各展其长。从一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到连续两年成为全省“五星”支部村,南马庄村靠着“一马当先”的精神,用“干部十不准”锻造坚强党组织、赢得群众信赖。“这十条,我们坚持了20年,推动村庄有正气、干部有底气、群众有和气。”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保生认为。
“开会啦!”每月28日,塔小庄村准时召开月末干群议事会,村“两委”、普通党员、群众代表坐在一起,听上级精神,盘点上月任务落实情况,制订近期重点工作方案。
柿园村的“党员胡同”别具一格,党员、群众代表的姓名、电话、分包事项,一一挂牌亮相,既明确了党员身份,又让群众监督党员。每周六上午,党员、村民代表们主动拿起扫把将胡同内打扫得干干净净。
新乡市委党校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研后认为,关堤镇举办乡村干部论坛,能够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提升基层干部工作能力,能够密切干群关系、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创新了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机制,是新时期乡镇党委推进工作的有效抓手,值得各乡镇学习与借鉴。
“头雁”振翅飞,群众有奔头
关堤镇根据地域、村情,把19个行政村划分为四大管理区,管理区负责人由镇干部担任,直接负责各自区域大事小情。在关堤镇工作近30年的赵吉艳,今年3月份“认领”了第二管理区,每天的任务就是在白马、塔小庄、刘堤、油坊堤、马堤5个村庄之间穿梭。“走出机关,走进基层,用脚步丈量民生,以真情服务百姓,紧凑充实,收获满满。”赵吉艳说。
机制好不好,事上见。几个月来,赵吉艳最为难忘的一件事,便是与白马村党支部书记普桂利等村干部一道,为新乡工程学院二期项目征地。该项目涉及白马村450余亩土地,做好群众工作是第一关。白马村村“两委”把400多户家庭分成8个网格(组),白天村民外出上班,普桂利带人丈量土地、清点附属物,到晚上接着带着网格员(组长)登门讲法律、讲政策、讲情理,一个多月后清表顺利完成。
在农村,“鸡毛蒜皮”的事儿,如果拖延不解决,也容易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整洁的道路,舒心的楼房,亮堂堂的食堂,一群老人正高兴地吃着午饭,这是在郭小庄村老年大食堂。然而,谁又能想到,这块200多平方米的地方,相邻3家因为围坑垫土,各自争取边界而纠纷30多年。
谁来管、如何管?“再难的问题,只要掰开了、揉碎了、吃透了,就能迎刃而解。”关堤镇副镇长张玉杰告诉记者,镇党委启动“11415”机制,组建由区、镇、村三级干部以及民警、律师参与的工作专班,依靠村“两委”,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干群等多种方式,最终将这一陈年积案圆满化解,当事一方并让出地方,用于建设老年大食堂、老年活动广场。
老年大食堂每天提供2顿饭,90岁以上老人免费,其他年龄段的老人一天只需三五块钱就能吃饱吃好。千方百计终于把多年的争议地问题彻底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郭炳村心中的“石块”也落下,他特意找来一方石头,立于大食堂门口,石头上刻印“和谐”两个红色大字。
镇党委给思路给支持,“头雁”领头、“群雁”高飞,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多。油坊堤村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今年10月收获的第一茬鲜板蓝根就卖了一两万元。同时,通过集体土地招标、出租,工业用地租赁,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元。
这几年,高新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多条道路东延,一批企业快速入驻。为全区发展扩空间、为辖区项目保要素的使命和任务,自然落在了关堤镇身上。从镇党委、政府到各个村庄,两级干部群众不讲条件、不讲困难,运用“11415”工作机制,锚定目标、紧抓快干,一次次圆满完成了区党工委、管委会交办的工作,赢得企业和群众广泛好评。
“位于大介山村的新乡市新星特种织物有限公司,位于马堤村的河南健悦智能制冷有限公司,正按照时间节点,加快项目建设,不久的将来,更多的群众就能在家门口上班顾家两不误。”关堤镇镇长李万峰说。
服务全天候,乡村有新风
“有困难找协会”,在关堤镇不少村庄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话。以郭小庄村为例,村里引导老党员、老干部、老族长、老教师、老战士等人员成立“五老”协会,他们古道心肠,关心集体,热爱公益,在发现问题、调处纠纷等大事小情中发挥余热,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人在网格中走、事在网格中办、情在网格中结,全镇1348名网格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张八寨村将全村分为3个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了专职的网格长、网格员,每个网格下设3个小组并设小组长,负责网格内的日常巡查、信息收集、问题上报和协调解决等工作,这种网格化模式实现了治理、服务全链条、全天候。村民孙先生反映家门口附近的窨井盖损坏、下水道堵塞后,村里第三网格长王泽举当天协调人员就换好了新窨井盖并清理下水道。
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在基层,更多关爱服务在基层。近年来,关堤镇统一制定《便民服务站建设标准》,印发《便民服务手册》,做到服务群众有标准、服务群众“不打烊”。
采访中,无论是在农田水利大会战第一线,还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抑或常态化巡逻中,总能见到一群群奔波的“红马甲”。任庄村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庄岩村的青年突击队等,冲锋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微项目品牌。目前,这样的志愿服务队,全镇共有19个,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遍地开花,“红”满街头,汇聚起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小积分”,大作用,大能量。关堤镇出台“红分超市”管理办法,已建成19个“红分超市”,用“小积分”撬动,带动全镇1900余名党员在重点工作中当模范、作表率,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了基层治理的“关堤模式”。
“新机制带来了理念之变、动力之足、环境之新,激发了活力,凝聚了合力。当然,乡村治理是一门大学问、大文章,只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方法,始终与干部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能筑起最坚固的屏障,就能点亮全面振兴的梦想。”申岩感慨道,将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加力,以平台聚合力,画好基层治理同心圆,为高新区这个“国家队”跨越崛起贡献更多力量。
采访手记:
乡镇一级在治国理政、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一直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是个老基层,我对基层工作非常牵挂”。
做好基层工作,需要理念的更新、资源的整合、方法的对路。关堤镇隶属国家级开发区,毗邻中心城区,既有城中村,也有产城融合村,又有近郊村,镇党委政府在抓基层治理工作中,既立足于“农”,又跳出“农”,在旗帜引领上抓实了党建,在资源摆布上抓住了关键,实现了有人管事、有队伍干事、有章理事,让乡村两级干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状态得到充分激发。
关堤镇的这种探索,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一种借鉴与学习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