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精神长河 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吕晓彤通讯员 隋延亭 周皓

  “眼前这条渠被誉为‘人工天河’,是彼时林县人民口中的救命渠,也是如今引领林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渠。”“周总理曾将它和南京长江大桥并称为‘新中国两大奇迹’”...... 近日,百余名河南师范大学学生赴安阳市红旗渠,同上一堂“传承红旗渠精神,做时代新青年”的“大思政课”。

  从徒步登渠到参观分水闸,从纪念馆教学到瞻仰纪念碑,师生一行人踏上“红飘带”,沿着依山而建的渠道一路走过创业洞、老炮眼、老虎崖,来到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用脚步丈量前辈修渠的艰辛,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纪念馆中,师生们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前驻足观望、凝思,共同回味林州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奋斗历程。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现场教学的获得感。正如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辅导员韩怡萍所言:“这次实践教学让我对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有了新的思路,以后要将杨贵书记‘誓将河山重安排’的坚定信念和林州人民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实践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之中,让学生们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该校历史文化学院2023级学生周文超则表示,前辈在悬崖峭壁上一钎一锤地开凿,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信念,使之感受颇深。这样的信念将引领他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地钻研和学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政教育唯有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探索,才能更加深入人心。近年来,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上持续深耕,先后探索形成“‘四位一体’立体化实践育人模式”“红孩子学校”等思政育人品牌,分别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等荣誉,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希望通过‘大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不断提升‘大思政课’育人实效,展现新时代思政课新气象,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占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