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清凉寺在新乡县朗公庙镇土门村北,现三干河岸北、杨街西,建于明朝,附近村民几次重修,已不复原貌。早年寺内松柏长青,景色宜人,这里流传着几件有趣的故事。

和尚偷桃

  相传,土门村有一个穷人,名叫刘芳瑞,他在寺旁不远处开了一片荒地,种上梨、杏、桃、苹果树,不几年,成了一个大果园。有一年,春暖花开,果花满园,到了金秋,果香喷鼻,桃、梨、苹果压弯了枝头。

  刘芳瑞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竟然发现果园东北角一片桃树中,许多大桃不知何时被人偷去。思来想去,又无可疑迹象,于是他回家告诉了妻子,妻子想了想说:“会不会和清凉寺有关呢?”

  刘芳瑞以前曾听说过清凉寺正殿十八罗汉及众佛像在夜里练武,弄得大殿里发出了“乒乒乓乓”的响声。今天听妻子这么一讲,倒被提醒了,于是他躲藏在树丛中,暗暗观察动静。

  时过不久,一天歇晌,他在树丛中,发现果园东北角有响动,就悄悄地朝那里走去,轻轻拨开树枝一看,只见一个光头胖和尚正坐在树杈上大口大口地吃着桃子。他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有贼”。可眨眼之间,什么也不见了。他赶紧撵上,跟踪追击,急忙跳过墙,顺脚印一直追到清凉寺。

  刘芳瑞进了清凉寺的东殿又进西殿,都不见人,他就迈进正殿,只见弥勒佛很像刚才吃桃子的那个光头胖和尚。他走上前仔细观看,只见弥勒佛的眉头间还渗满了汗珠,他惊呼道:“原来是你干的坏事呀!”

  从此,果园里的果实再也不少了。据传,那偷桃的胖和尚,后来给刘芳瑞托了个梦,承认了错误,说他受到了惩罚,决心改邪归正。刘芳瑞的果园从此年年丰收,硕果累累,他妻子还摆了供到寺中祭祀了一番。

失火迁寺

  据载,清凉寺原在朗公庙镇曲水村西南,后因失火迁到现土门村北。

  相传,明朝时有一个当官的上任时路过此地,天色已晚,就住进了清凉寺。他和寺里的老和尚一交谈,才知是同乡加亲戚。于是,二人更加近乎,为表亲热,和尚让他住了三天才去上任。由于在这里耽搁了三天,赶路要紧,当官的匆忙离开,谁知忙中出错,到了京城才知把官印丢了。按规定,丢了官印,别说做官,就是性命也难保了。这个当官人急忙回来寻找,哪里找得到?他回到清凉寺,和老和尚一说,两人都作了大难。夜里翻来覆去也睡不着,老和尚一夜未合眼,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丢寺保官吧!老和尚向他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上任后,先要重修寺院;第二,此事严加保密,不得让任何人知晓;第三,随机应变,不露声色,不许任何人看出破绽。他一一点头应允。

  再说当天半夜,寺中突然起火,火势随风蔓延极快,等众人来救火时,寺院已变成废墟一片。这个当官的唉声叹气,声称官印被烧了。他急忙赶回京城,说明失火情况,就给他补发了官印,他才高高兴兴地上任去了。

  清凉寺有东、西两进院:东院正殿五间,供有佛爷塑像,左右分站四大金刚、十八罗汉,向前左右陪殿各三间,东殿为火神,西殿为菩萨。再向前,门房三间,左右两旁站着四大天王,威武庄严。西院有住房八间,供寺中和尚住。

  新建的清凉寺,环境幽雅,人流如织。后来到了民国时期曾为四区区公所所在地,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每逢正月二十五为庙会日,一连唱三天戏,附近的县(封丘、获嘉、延津、原阳等)赶会的人蜂拥而至,清凉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清凉寺神钟

  清凉寺闻名于豫北,明清时期,就已成为讲经避暑的好地方。寺内每年逢正月初一到十五,来敬神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与寺内神赐的大钟——神钟有密切的关系。提起神钟,还有一段神奇的故事。

  重建寺庙时,老和尚渴望寺内有一座大钟,不料事不遂愿,要铸一口大钟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有一天夜里,老和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自称“太白金星”的天神送钟来了。他说:“敬神拜佛的人多,感动了上天,上天特派我来告知,明日到汴梁城东南取钟。”同时,看寺院的刘老先生也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说:“一位李姓的老人来送信让寺主明天到汴梁城东南角一家寺院取钟,如误期就再难逢了。”老人醒后,觉得奇怪,他不等天亮就去告知老和尚,老和尚也就拿定主意,等天明派了一辆车,亲自乘车去取钟了。

  说来也稀奇,人心急,车如飞,不到两个时辰老和尚便赶到了汴梁城。那里果然有一口钟,是为清凉寺准备的,并有一位似曾相识的白发老人,自愿陪同送钟。回到寺院,老和尚热情招待了这位老人,老人说:“钟楼要修在寺院的东南,钟座东南,为八卦中之乾,属阳,神钟洪亮,就连京城也能听见。”装钟时,只见老人口中念念有词,瞬间大钟自动安放在预定位置。老人告别时说:“大钟要过五个时辰敲,才能传到京城。”不料,一个急性人不知道送钟老人的话,过了两个时辰就敲开了。这时,老和尚阻止已来不及了。据说,送钟老人到了卫辉府就敲了钟,所以,这口钟只能传到卫辉府。

(地名故事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