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县的第二朵“云”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青春(新乡市)

  著名作家刘震云,理应是延津县的第一朵“云”。众所周知,他把文坛震得不轻,作品被翻译成十几个国家的文字,蜚声海内外,曾获得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他的《一句顶一万句》,挺厉害吧!还有那句“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这玩笑开得过分”,也是他说的。

  延津县的第二朵“云”,名字里也有个“云”字,叫杨彤云。其人,与刘震云的共同点是写小说,不同点是刘震云在文坛,杨彤云在乡下......

  与杨彤云老师见面的前一天晚上,宋彦璋老师通过微信转发给我两篇文章,都是杨彤云老师写的,我在阅读后还特意写了一段留言。

  从杨彤云作品后面的简介知道,他生于1961年8月,1977年高中毕业,1982年自修完建筑系课程,被聘为新乡市二建公司工地工长,同年不幸因故致残。1986年,杨彤云开始创作小说,迄今已发表多篇,并多次获奖,多家报刊刊登并配发评论,其《古风》一文选入2012年版《大学语文》教材。《古风》发表时后面的评论这样说:“斗胆放言,此篇已减不下一字一词,小说能写到此等境界,令人击节,令人拍案!”

  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竟然入选了《大学语文》教材?你若看到这本《大学语文》教材的目录,可能会震惊,因为目录的第一篇文章是朱自清的《背影》,第六篇文章是杨彤云的《古风》,第七篇文章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想见见杨彤云,天遂人愿。第二天上午,在延津县东屯镇大屯村,我就邂逅了杨彤云等朋友。大家一同前往大屯村,是因为这里有座“石柱庙”,此前听都没听说过,很诱人,尤其是对于我们几个挚爱地方文史、碑刻的朋友来说,此行意义非凡。果然,很快我们就找到了两根石柱,高约3.1米,直径约0.5米,8个面,每个面上都有精美花卉、人物图案。据清顺治十六年《胙城县志》记载,石柱,此古庙也,其始建未详,元封宣差行省撒吉思不花相公夫人,世食户于胙,创建门宇一区。今存石柱二,在县西郭大屯。这石柱,图案居多,虽文字奇少,但可以佐证了石柱属元代遗存。

  在石柱周围,大家拓印拓片,研读斑驳的文字,赞美石刻的华丽,惋惜石柱的断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但都很兴奋,甘愿为宣传当地这处即将被人遗忘的文物作出贡献,也希望更多人认识它、研究它。

  其间,我与杨彤云老师聊了很多,还说到我们这群人净干些“不打粮食”的事。我倒想问,谁说如愿以偿地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是一种幸福?

  杨彤云老师拄着双拐,却活得从从容容,不卑不亢。他那么好的文笔,那么善良的品质,更让我觉得有些人虽置身繁华,却很渺小;有些人虽身居乡野,却很高大,让人仰视!

  与身残志坚的杨彤云老师相比,我们身体健康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是不是更应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用实际行动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