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村打锅牛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牛村旧属新乡县,现位于市宏力大道与西华大道交叉口西南500米处卫河北岸,隶属牧野区王村镇。

  牛村西头街上有一座天爷庙,解放后这个庙宇已经在村内了。解放前,牛村叫牛家村,村内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姓牛。牛村的其他姓如史、曹等村民都是跟牛姓有亲戚关系而落户牛村的。现在的天爷庙,当时叫牛家大庙,它既是敬神的地方,又是牛氏家族开会议事的场所。庙内原来供有玉皇大帝、祖师、关公、三仙圣母、火神、土地爷等神像,并有石碑十几通,还有明朝传下来的直径达一米的大铁钟一口。

  天爷庙内的神像,1927年农历正月被拉倒,房屋改为学堂。庙内的石碑有的被砸烂,有的被用于修河渠了,现在只剩下三通石碑,分别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据说,牛村的牛氏大钟上铸刻的是牛村牛氏的历史,上面写有很多的字和人名。有明代郭亮的诗为证:“霜落高天树色殷,鸟啼深巷数家闲。伤心自照门前水,东去悠悠双鬓斑。一官何事空能老,辕下于今岁月深。名姓即看钟鼎上,闲身何似卧云林。”

  据牛村天爷庙碑石记载,牛村天爷庙始建于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距今已有500多年了。一般来说,一个地方应是先住人而后才有庙。而牛村牛氏祖先牛浣带着两个儿子从山西洪洞椿树胡同经大槐树迁来的,到此应该是居住几十年之后,人多了形成村落之后才建起庙来。据此判定,牛村牛氏在此居住已有500多年了。

  民间传说打锅牛的故事,不仅是真人真事,而且是元末明初由山西洪洞大槐树向河南等地移民的一段悲壮的家族历史。打锅牛的始祖叫牛川,河南尉氏人,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中进士,任洪洞县尹,生三子十八孙。因元末明初遭世之变,这十八兄弟被迫离散逃生,分别之际,将吃饭的铁锅打破,每人持一块锅铁,作为日后相认凭证,因此号称十八锅牛家,或称破锅牛、打锅牛。

  牛氏(国仁)祭祖歌曰:

  吾祖川爷起尉氏,元朝泰定中进士。

先在河南任教谕,后调洪洞当县尹。

寄居城内牛占街,娶妻马氏生三子。

长洪次裨三子超,二文一武朝中立。

洪生六子楷丙来,四杭五捷铨紧随。

裨爷坐镇总督府,妻生六子青键郁。

四秦五颖保行六,尽居高官耀门第。

超爷满汉大将军,生得六郎才华溢。

鹏子园翼栾与迁,弟兄满堂十八支。

川祖捋须享晚晴,家业兴隆鼎盛时。

奈何时局天下乱,神州四处烽火起。

吾祖逃难汜水边,大河南北皆狼烟。

为保平安散家资,秋风萧瑟汜水寒。

乱世骨肉难聚首,举家老幼泪涟涟。

大锅打作十八片,留作信物来日见。

忆昔牛氏十八祖,生离死别动苍天。

山高水远路漫漫,天地翻覆六百年。

牛氏后裔今何在,遍布四海五十万。

打锅台前祭先祖,我辈怎敢忘当年。

鞠躬尽瘁振国家,拓荒精神代代传。

牛村至今流传着状元派人给牛家续辈分的传说。牛姓族人自山西洪洞迁至牛村到清朝道光年间,经过16代传承到国、永、林、廷辈,往下已无辈分可续了,且廷字辈分下边的一代都是两个字,如牛选、牛经、牛斗、牛线等。老人们都为没有辈分家谱着急,这时牛凤山中了状元,为了光宗耀祖,想把打锅牛召集在一起,便召开了一个续家谱的会议。

  通知来开会的人就住在牛村天爷庙。由于牛村牛姓族人当时生活困难,没人带头出钱,就对当时通知来开会的人说:“我们不去参加了,我们这里的辈分用完了,你给我们续几辈就行了。我们就不去参加了。”结果来人就给了牛村牛氏续了五辈,大、应、光、春、子。

  (地名故事编辑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