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李才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结合中国乡村治理的现实困难、典型特点和发达国家乡村治理信息化的典型经验,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重点从以下六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多方参与、长期努力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的整体效益。
一、优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的顶层设计
综合考虑不同地域间在政策过程、经济水平、生活习俗等多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性,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应放到县级政府层面,以县域为单位,由县级党委、政府组建专门工作小组,编制县域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规划,强调领会并秉承中央和省、市级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县域和各乡镇乃至乡村特点,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牵引,统筹乡村医疗服务数字化、教育数字化、社会保障数字化、农业生产数字化、垃圾处理数字化、智能政务、智能安防、智能民生等系统架构和试点工作。通过发挥高位推动的力量,改变传统乡村治理过程中治理目标不明确以及由此产生的治理机制的机械化,治理方式与治理环境、社会发展进程不协调的问题。
二、做好乡村治理数字化的物质准备
为逐步实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基础性工作是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大宽带通信网、移动和电信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的覆盖范围,推进乡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大幅提高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同时,采集信息,建设乡村基本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将信息建设的内部应用逐步转变到对外服务的方向上来,在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工作网站中增加咨询、审批、管理与服务等事关农民生产生活的内容,逐步推进各平台系统和基层政府网站、乡村“两委”工作网站的互联互通,分步实施,积极实现乡村治理中“网络办公”向“电子政府服务”方向发展。除了工作网站的建设外,微信、微博、QQ等数字化交流工具也应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发布、意见沟通、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中。
三、重视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主体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中,最应该重视和优先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农民既是乡村治理的客体,也是村民自治的主体,乡村治理数字化过程中应首先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帮助知识水平低、现代科技接触较少的群众等掌握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加强县、村干部队伍,尤其是村“两委”负责人的培养和使用,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此外,在治理主体上,还要充分吸收各方力量,保证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覆盖农村生产生活和村民自治的方方面面,既要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在数字化、智能化乡村治理进程中的领跑作用,也要引导非农就业致富能人、农村乡贤、种粮大户、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带头人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落实和推广之中。
四、开展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试点示范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乡村差异性明显,不同乡村纵向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境域中,横向上处于不同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以及风俗习惯构成的空间境域中,数字乡村建设必须重视不同区域乡村发展的差异性,秉承“政策鼓励、资金支持”的建设原则,开展典型地区的试点示范工作。在衡量各地区乡村治理数字化基础条件与治理现状的基础上,选择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省份辖下乡村作为典型,中西部省份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省内具备试点条件的典型乡村确定为试点单位,探索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工作,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推广中,除了使用考察调研、座谈学习等方式外,还要鼓励将典型乡村的先进做法加工成网络宣传材料,在乡村治理网络平台上开辟专栏,营造出“向先进乡村看齐”的氛围。
五、完善“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
村民自治实践中要求“建立网上服务站点”,以开放、透明、共享和互动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乡村治理”无疑为乡村自治实践提供了必要的治理技术,实现网上村民互动、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建立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两点一线”便捷式沟通。村级组织考核评估、创新达标、检查督查等行政工作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操作,解决多、杂、繁且耗时耗力的难题。法治乡村建设的重心工作有普法与监管两项,针对乡村干部的法律普及应作为常规工作,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效率开展,群众的普法与监管工作则需要网络化与广播站、宣传栏、举报箱等传统渠道共同开展。与法治的强制力不同,德治乡村建设更注重道德宣教,互联网上传输的文字、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多样化教材,表现力与冲击力较强,能达到传统方式所不能及的宣教效果。
六、把握乡村治理数字化的未来走向
从国家治理方向的角度来讲,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下,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坚定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还应着眼于乡村治理的未来方向,看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其他重要内容。在数字乡村建设初具成效之后,需要将数字化、智能化在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农村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等“三农”事业的关键领域中聚焦、深化。同时,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在加强党的基层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将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于乡村民主建设不健全、发展不充分、政治意识模糊的薄弱环节。此外,在平安乡村建设中,借助互联网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效推进以“雪亮工程”为标志的平安乡村建设项目,最终实现基层治安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
作者系阜阳师范大学讲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三治合一’乡村治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编号:AHSKQ2019D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