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岗两室一站”中的“银龄力量”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楠

  在基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民生监督员、矛盾调解员,也是文明新风的宣传员、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就是原阳县推进基层治理与精神文明建设中一股不可或缺的“银龄力量”。

  在原阳县信访接待中心,有一个由6名精通法律业务、善做群众工作的公检法部门返聘退休干部组成的“老党员示范岗”,他们以“案结、事了、人稳”为出发点,构建信访事项调处快车道,实现信访“中转站”向“终点站”的转变。

  “我们可以把相关政策用通俗易懂的土话讲出来,也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他们的遭遇,并从中找到信访案件的症结所在。”曾在农村基层工作了40多年的退休干部李士涛说。信访户面对几位和蔼的老党员,更容易卸下心理包袱,说出自己的诉求。

  原阳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主任王全双说,信访工作一直是基层治理绕不开的“老大难”。但是自从有了这几位老党员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后,仅去年一年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238起,许多问题在谈笑之间就解决了。

  除了先进组织和集体,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同样少不了榜样的力量。现年66岁的李好良是一名在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老郎中”,他不仅凭借高超的医术帮助村民缓解病痛,还发挥自己行医多年积累的情况熟、人缘好的优势,断“家长里短”,理“鸡毛蒜皮”。

  “那是1982年,有两家人因为宅基地产生纠纷,闹得凶的时候甚至要大打出手。”说起自己的第一次调解经历,李好良记忆犹新,“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医病不如先医心。”自此,他在调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在原阳县司法局齐街司法所开设了“李好良调解工作室”。

  在调解过程中,李好良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百姓为中心,如今,村里无论谁有了矛盾,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老李”。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周边各县(区),工作室墙上挂着的那几十面红艳艳的锦旗,无一不承载着群众对他调解工作的肯定。

  与热爱调解的“老李”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还有用童谣教化人心的“老范”。在一间由车库改造成的“老范新童谣工作室”中,原阳县陡门乡原范滩村小学校长范言斌先后创作了2800多首内容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新童谣,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孩子们的心灵。

  “‘灰色童谣’不仅不利于孩子们学习古诗词,还容易让他们混淆是非。”范言斌说。于是,他开始试着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绿色童谣”,又将其出版为童谣书籍、印制成童谣标语、制作成童谣扑克......

  如今,范言斌的新童谣课题已经在两所试点小学实验了十余年。当听说孩子们在课间都背诵着自己创作的“绿色童谣”时,范言斌欣慰地说:“我还要写更多新童谣,把这种弘扬社会正气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推向新乡,推向全国,乃至走向全世界。”

  像范言斌这样初心不改、乐于奉献的,还有“夕阳红为民服务站”中的78位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他们成立了“银发志愿服务队”和“老干部艺术团”,十年如一日坚持从事各种社会公益事务,用实际行动彰显着老同志的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志愿服务队成员吴梅英为了给一名行动不便、脾气不好的老人寻一个称心如意的保姆,不顾自己年逾八旬,多方联络、考察;赵希真曾对一对夫妻苦口婆心地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调解,挽回了一段濒临破碎的婚姻......艺术团的65名成员平时不仅与志愿服务队的老干部们一起参与公益活动,还经常在校园、军营、社区、农村开展红色文艺演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有这么多‘宝’,共同为我市的基层治理聚力赋能,我们的基层工作也越干越有劲头了。”王全双说。原阳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今后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持续擦亮“一岗两室一站”基层治理工作品牌,把“银龄力量”作为退休党员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的“金钥匙”,为基层治理注入夕阳红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