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塑造毛猴“七十二变”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本报讯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琚铭洁)近日,以《西游记》为背景的国产首款大型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网络。而在新乡,同样用一只“猴子”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

  毛猴又名“蝉塑”,源于清道光年间,始创于北京,弘扬于新乡,是通过多样的肢体语言,反映现实市井生活的一种传统雕塑形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传忠介绍,制作毛猴的材料均为中药材,知了壳做头和四肢,辛夷做身子,木通做道具。

  做毛猴简单,但想做好并非易事。从材料的选择到造型的创意和场景道具搭配都追求一个恰到好处。由于物料外观的不固定性,每个材料都要一遍遍过手、一个个扒拉出来,在创作中要反复对比筛选,才能打造完美的肢体形状。孙传忠告诉记者,和其他人制作的毛猴不同,他制作的毛猴虽然没有五官,但能让人感受到每只毛猴不同的喜怒哀乐。别看是只有三四厘米大小的作品,他制作的每只毛猴在各自的场景里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为了让毛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孙传忠经常到学校教孩子们毛猴制作手艺,大家都很感兴趣。“很多年轻人不了解这门手艺,我讲故事、讲段子,用网络语言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很多人都是听了段子喜欢上毛猴的。”孙传忠说,年轻人喜欢才是最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