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茂森:

铮铮硬汉 侠骨柔情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楠

  “艾队办案非常执着,跟犯罪嫌疑人‘死磕’到底。”“他总能从容易忽略的地方找到突破口,抽丝剥茧寻找真相。”“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刑警,更是一个胸怀大爱,剑胆琴心的好人......”提起原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大队长艾茂森,大家总会这样评价他。

  眼神犀利,一张国字脸棱角分明,眼前这名精气神十足的小伙子今年才刚满34岁,却已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十大最美基层民警”等多项殊荣,不仅如此,艾茂森还是全国刑事情报研判专家人才库里最年轻的成员,被国家公安部刑侦局授予“平台之星”称号。

  2022年8月,艾茂森从罗山县公安局调入原阳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不到两年,他便参与侦破案件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人。这串数字的背后不仅深藏着这名刑警队长无数心血与汗水,还彰显着他严厉打击犯罪的决心。

(一)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刑事侦查大队接到居民王某报案称家中18万元现金被盗。经调查,钱是王某临时从银行取出的,他家中也没有被翻动、破坏的痕迹,加之监控资源有限,案件一时间陷入困局。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肯定是咱们忽略了哪些细节。”艾茂森带领民警重新梳理案件,最终将关注重点放在了王某近期接触的朋友身上。

  在此后的近3个月时间内,艾茂森和办案民警经过多次调查走访和海量数据筛查,最终确定是王某的朋友李某提前偷配了钥匙,趁其家中无人时盗走了现金。

  “艾队,嫌疑人被我们抓到了!”3月13日晚,李某被成功抓获,办案民警第一时间给艾茂森打去了电话。“太好了!”得知这个好消息,艾茂森脸上泛起了笑意。

  艾茂森的家人说,他一旦沉浸在案子中,就觉不出饥饿与疲惫,“他有时候在家突然想到一些线索,就算是半夜,也要爬起来跑到单位顺着这个思路追下去,生怕错过一点可能性。”

(二)

  “其实艾队最让我敬佩的不是他能破获那些重案、大案,而是他对‘小’案也能一视同仁。”艾茂森的同事如是说。

  去年7月,艾茂森在警综平台上留意到有多名群众报案,案情十分简单:家门口晒的粮食被盗,每户金额均不超过600元。难就难在案发地都是乡村小道,有的地方还没有监控设备。

  艾茂森想到如今在家里种地晒粮的大多数是些挣钱不易的留守老人,便暂时停下了手头其他的案件,带领刑侦一中队与智慧侦查中心反复查看监控、分析线索,在短短3天之内将此案一举侦破。

  破获偷油团伙案、车内财物失窃案、教室财物被盗案......渐渐地,老百姓送来的锦旗挂了满墙。

(三)

  “如果说具备敢爱敢恨、嫉恶如仇的态度是干好刑警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么注重自我提升则会让刑警工作更加出色。”艾茂森在长期的破案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三点:办案要善于钻研、不断探索、敢于突破。

  艾茂森认为,每起案件都是一本“活教材”,经常性地反思总结能使破案能力迅速精进。为此,他在大队上定期推出刑侦小课堂,让大家复盘分析之前侦办过的案件,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进步。之后多起案件的侦破都得益于大家在刑侦小课堂上分享的办案思路和侦查方法。

  在长期和犯罪嫌疑人的“较量”中,艾茂森还“爱上了”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他说:“只有时刻和犯罪嫌疑人保持同频,和他们置换角色,才能找到新的突破点。”接下来的一个又一个案件的成功侦破,让艾茂森的理论得到了充分印证。

  “我经常浏览追逃网页,特别是重大逃犯。”艾茂森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当刑警就要敢于去挑战大案、要案,从以往案件中捕捉蛛丝马迹,总结规律,并逐渐创新出一系列属于自己的方法、技巧,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四)

  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也有着柔情的一面。

  有一次,艾茂森在辖区开展入村走访排查时,发现一个患病在家的女孩。当他看到女孩腿部感染化脓、严重变形的模样时,数次难受得偷偷扭头抹泪。当艾茂森了解到女孩是因为家庭困难而无法及时接受治疗时,当即联系相关部门送女孩就医,并自掏腰包垫上了她的餐费。

  “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有需要随时联系我。”此后,艾茂森多次跟进女孩的后续治疗情况,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女孩的腿保住了。

  这就是艾茂森,一名侠骨柔情的刑警,用一颗赤子之心、一身血性胆气,捍卫公平正义、守护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