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变“聪明”人省心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中原农谷的科技春耕图


  新华社郑州4月17日电(记者刘金辉)正值春耕时节,黄河北岸的中原农谷里绿意盎然,小麦进入生长旺季。河南新乡市新乡县种粮大户马文昌坐在卡车驾驶室里,手拿遥控器控制着一台无人机在麦田里打农药。

  “一台无人机每天可以打药1000亩,我家流转的4800亩小麦5天就打完了。现在从种到收都实现机械化,种地比以前轻松多了。”35岁的马文昌说,学计算机专业的他大专毕业后便回村帮父亲种地。

  在马文昌的手机里有个“AI农”软件,连接着当地高标准农田数智中心,这一“智慧大脑”整合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站的数据,墒情、虫情、苗情、灾害预警等一目了然。

  这个数智中心的旁边有一个小型监测站,物联网虫情信息采集设备、植物病菌孢子捕捉仪、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以及气象设备均安装在里面,时刻向数智中心传递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研判后,各种信息和预警会传到“AI农”软件中,同时传给各村庄,没有或不会使用“AI农”软件的农民可以在村里的微信群里获取信息。据了解,新乡县每个乡镇均有一个这样的监测站。

  “通过这个软件,我在家里就能知道田里情况,还可以联系农业专家咨询农田管理问题,省心、省力。”马文昌说。

  马文昌的父亲马有永是个种田“老把式”,他2000年就流转了100多亩土地。“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智能,地里有没有虫,得到地里看,发现有虫或生病了才开始打药,往往错过预防时机。人背着喷雾器打药,一天也就10几亩,累得不行。现在病虫害都能预防,沟渠和机井修到了地头,刷个卡就能浇地,涝了还有排水渠,收成有保障。”马有永说,他家的小麦均为种子粮,近几年的平均亩产比2000年提高了300多斤。

  新乡县处于中原农谷的西区,中原农谷规划面积1612平方公里,主要位于新乡市,以粮油作物育种为核心,努力构建“立足河南、服务黄淮海、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农业科创载体,目前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家。

  在中国农科院新乡基地的一块试验田里,一个大型试验装置“地眼”让人眼前一亮。“地眼”共有208个测坑,2560个传感器放置在不同深度的土层里,用于探究作物需水规律以及水、肥、药在土壤中的运动规律。

  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的专家表示,这套系统叫地中渗透仪观测场,它就像在地下设置了一双时刻监视水、肥运动的眼睛,观察着地下水、土壤水、地表水、水中溶质的运动以及作物的耗水情况,为精准灌溉、科学施肥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天眼’(卫星)+‘地眼’+地面监测站构成了对农田的立体数据采集网,这些数据经过分析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民科学种田。”新乡县高标准农田数智中心项目负责人吴中文说。

  目前,马文昌家的小麦已进入抽穗期,他正密切通过手机关注着土壤墒情,如果灌浆期前雨水不好,他可以打开地头的机井进行灌溉。之后,他便等着小麦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