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知识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传统主题,这两大传统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节日起源: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两大内涵,清明节气在时间和气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后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习俗:扫墓祭祖:在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荡秋千: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一。荡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踏青: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人们在扫墓之余,一家老少可以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怡乐融融。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之一。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相关诗歌:1.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出自白居易《寒食野望吟》;2.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出自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3.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出自李清照《念奴娇·春情》;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出自杜甫《小寒食舟中作》;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出自高翥《清明日对酒》;6.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自温庭筠《清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