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原农谷写代码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神农种业实验室科研骨干曹丽茹

  我是农民的孩子,在我记忆中,父母播种、收获都是看天吃饭,遇到天灾束手无策。怎样才能让农民掌握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能,让农民省钱、省力、省心呢?

  从事农业科技工作以来,我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现在,我要带领着神农种业实验室玉米创新团队,和团队其他年轻人一起,手拿“新农具”,给种子写代码、让田地长出“芯片”。

  产品既要高产稳产,又要品质好,都要从种子的研发上去做文章。传统育种鉴定材料主要是通过眼睛去看,而现在我们可以用基因编辑的手段,把无抗病的这一段序列给敲除掉。筛选一个种子并不容易,因为一个好种子,需要在上万个组合里面筛选出来一些好的,然后在各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测试。如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了,是不能在农业生产中去用的,意味着前期的工作全部作废了。只有抗旱、耐高温,并且抗多种病害的优质品种,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神农种业实验室成立,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像我也可以拿到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我可以全身心地围绕着我国玉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抗逆机收玉米种质创新、高效育种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农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科技需要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成为引领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希望能够把好的“芯片”种进广袤田地,实现从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的转变,大幅提高育种效率,努力打造玉米生物育种技术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