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领衔 一流团队锻造农业『芯 』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 资料图片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冰
稻农与院士的邂逅,冰草与小麦的结合,将孕育出怎样的奇迹与梦想?
正是春和景明时,母亲河畔草长莺飞,中原农谷拔节生长。
中国碗要装中国粮,中国粮要用中国种。从国字号省字头高能级创新平台,到拥有世界一流的智能温室和人工气候室,从小麦、花生一年完成多代繁育,到5个作物新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从汇聚74家种业企业,到小麦单品种接连打破国内转让价格纪录、花生刷新全国高产纪录,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原创性成果,无不源于科技创新的加持。而这一切的一切,在于以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怀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乡野大地上,把智慧挥洒于山河相拥处!科研“天团”协同创新
冰草是一类常见的野草,生命力极其顽强,具有优秀的抗旱、抗寒、抗病性。让小麦也能具有冰草那样顽强的生命力和高产能力,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的成果。
在位于中原农谷的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实验基地里,有数十种小麦和冰草杂交而成的小麦品种。科研人员突破了“小麦—冰草”远缘杂交世界难题,创制出小麦优异种质材料,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创新力量。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农业底蕴积淀深厚,新乡是我国南北物种交叉种植和繁育的最佳试验场所。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三顾茅庐”的诚意,中原农谷广邀天下才,吸引“国家队”纷纷入驻,院士们纷至沓来。
他们都迷恋这里的泥土芬芳,他们都愿尽施毕生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在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的指导,让宏达集团这个老企业焕发新颜,不断成功研制并推广应用各种农业科技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及团队历经20多年持续研究,首创了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示范田花生每亩增产20.37%。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率队的神农种业实验室,组建了5支核心研发团队,围绕小麦、玉米、花生、芝麻、畜禽等优势领域开展攻关。
得知自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前一天,神农种业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康相涛带着团队,正在原阳县河南农大家禽种质资源场进行现场选种。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原研究中心,“国家队”携手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种业企业,建立了优势创新资源共同参与、产学研协同的种业创新体系。
目前,中原农谷共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家、专家团队39支,高水平种业人才达311人,与吴孔明、张新友等14名院士建立了合作关系。
院士结缘新型农民
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边,平原示范区原武镇季丰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申继锋已经开始计划麦收后水稻种植问题。
“今年想种植发展优质的香米品种,专门咨询了钱前院士的团队,他们会帮助我遴选更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品种。”申继锋笑着说。
院士指导农民种地,这是种了20多年水稻的申继锋不敢想的事情。梦想照进现实,申继锋与钱前院士的相遇源自中原农谷建设。
钱前,水稻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
自从中原农谷开建后,中国农科院与河南省政府共同建设中原研究中心。12余支科研团队开展种业科学、智慧农业、农业资源保护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钱前院士就是中原研究中心学术顾问。
当地政府牵线搭桥。去年水稻种植期,钱前院士团队系统梳理黄淮海地区的水稻新品种,在中原农谷依托种粮大户申继锋,布设了黄淮海区域58个新品种的品比试种,以期选育出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推动“原阳大米”的品牌和产业升级。
“原武镇是‘原阳大米’的核心种植区,中国农科院科研团队会为‘原阳大米’品种更新换代,重现‘天下第一米’的盛景。”申继锋说,去年11月,在中原研究中心主办的优良水稻新品种食味品鉴会上,钱前院士说的这番话让他对于未来发展信心倍增。
中原农谷,实现了院士和农民的直接对话。
能面对面得到专家的指导,对于种业企业更是如同甘霖。河南金蕾种苗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邀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教授为技术顾问,每年为公司员工和当地老百姓开展技术培训20余场次,为农民朋友排忧解难,调动周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后劲。
青年人才蓬勃成长
拥有世界一流的智能温室和人工气候室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可不受季节、气候、地域等限制全年开展作物育种、表型、病理学等研究,中原农谷的硬核科技含量对于每个在科研道路钻研探索的年轻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巨大的诱惑。
“神农种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先进,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和机会。”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神农种业实验室玉米创新团队骨干成员曹丽茹对此深有体会。
实验室还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农业科学家,给年轻人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求“知”若渴的曹丽茹一边虚心向顶尖大咖请教,一边全身心投入到玉米育种技术的钻研中。
除了拿到了多个国家项目、省级项目,曹丽茹还获得了科研资金支持。她和团队一鼓作气,培育多个抗逆高产玉米新品种,并积极开展示范推广,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这是种业人才和中原农谷的“双向奔赴”。对引进和新当选的顶尖人才给予600万元奖励支持,对成功上市的种业企业奖励500万元,实施突破性新品种或重大发明专利推广后补助......从金融扶持、人才安居到创新奖励、推广补助等,中原农谷拿出沉甸甸的诚意,多方面给予科研人才全方位支持。
顶尖农业科技大咖荟萃,为种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在这个平台上,科研人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尽情发挥专长,为土壤增加养分。
不仅要把人才引进来、留下来,中原农谷还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原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中原管理分院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签署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在豫高校有了更高层次的合作交流平台,为我省农业科学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创新平台,人才高地,大有作为。中原农谷“主场”所在地的平原示范区借中原农谷建设“东风”,成功举办2023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2023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中原农谷大会、第六届高博会暨中原农谷论坛,以及中原农谷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四次闭门会等活动,签约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321亿元。
未来,我市还将加速集聚种业创新平台,大力引育一流人才团队和种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育种中心+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若干平台+种业企业总部”的种业创新组织体系,推动中国种业向4.0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