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健康新乡建设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妍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新乡市深入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理念。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深化健康新乡建设,确保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就医安全感和健康幸福感。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建设新乡的“工具书”,更是掘金新乡的“藏宝图”,对健康新乡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性和指引性。深化健康新乡建设实践机制和路径选择,需要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多方发力共建美好健康新乡。
构建政府主导的健康服务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健康优先发展,要强化政府的领导责任、投入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加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深化健康新乡建设实践中,市政府通过整合自身的权威性和信息资源优势,对推进深化健康新乡建设起到决定性的引导、组织、协调作用。一方面,通过科学决策、规划和引导,构建强大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市、县、乡三级衔接的公共卫生健康机构布局,全面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医疗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不断加大政府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力度,在基本医疗卫生领域,落实政府领导、管理和监督责任等,以多种方式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支持医学研究,鼓励社会力量提供服务,积极培育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健康产业投资力度,推动健康领域更深层改革。去年,全市民生支出达35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实现了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组建运行,街道综合养老中心、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的全面覆盖,城乡最低生活以及特困人员的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发展。
积极推进健康产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产业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是重要目标。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为实现健康产业改革与高质量发展,政府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通作用,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上,围绕重点发展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推动新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两大产业链,持续巩固在血液制品、疫苗产品、化学原料药等领域的龙头地位。实现医疗器械及卫材产品由低值耗材向高端化、高值化、绿色化转型。以上海交大生命科学产业园、长垣高端医疗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为市场导向,继续担当国内大健康产业发展方向的棋手。在实践领域上,借助现有高端平台,持续推进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和省心血管、儿科、肾病等区域医疗中心,以及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高新区4所医院、县级“三所医院”及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20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近就医和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与此同时,“银发”经济日益成为朝阳产业,与医养、康养结合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服务行业,成为经济发展新风向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的智慧康养产业,更是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壮大卫生健康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加快形成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人才科研的人才育成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加快落实医疗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引培,坚持医教协同,加大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加人才供给,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新乡市建设了一批高等医学院校和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满足医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等人才需求。河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医教协同作用,利用学科、专业、师资等优势,聚焦医药研究、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产业,孵化出一批与医药相关的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积极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科教融合,以科研育人。新乡医学院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特聘教授伯纳德·麦利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实现了全职院士零的突破。驻新高校面向产业需求,开展交叉学科建设,“靶向”引入优势科教资源,针对跨学科课程模块,以行业需求为引导,以实践项目为切入点,形成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为健康新乡建设提供源源不竭的人才保障。
目前,新乡市政府为充分利用丰富的高校人才资源,实施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新乡医学院平原健康谷、新乡学院新校区、河南工学院新校区、河南科技学院中原农谷高科技创新园等项目的建设,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健康新乡”建设提供了新动能和新优势。
加强生命健康医学科研创新。科技创新助力塑造新质生产力,充分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使创新驱动发展的“华山一条路”更为顺畅。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支持高能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数量,同时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引育创新型人才,在生命科学和医学科技创新领域深耕细作。同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科研创新方面下深功夫,激活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全面创新的动力与活力。当前,新乡市新型研发机构总量居全省第2位,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3位,在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中居第86位。政府重视科研创新人才,高校积极牵头参与,开展有组织的协同推进科研创新。河南师范大学获批建设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与我市共建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河南科技学院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以及华兰生物等行业龙头为代表的企业,把科技创新作为源动力和催化剂,大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攻关,一体化配置平台、人才等资源,一站式布局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着力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健康领域的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探索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当前,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索建立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政府主导,产学研共同治理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决策新形式。通过制定专项政策,加大科研项目资助、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扶持等力度。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前沿研究项目,设立重大科研项目基金,推动研究和创新。科学设计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规划,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指导政产学研的发展方向,完善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科研合作和竞争氛围,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实现高校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二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重新配置,畅通资源配置渠道,激发资源流动活力,引导创新要素向重点区域和主导产业汇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高度渗透与多向互动,从而加快产业创新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难点,实现融合、协同共生的创新生态。
新征程上,新乡市应加速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形成各方主体协作,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支持保障体系,共同推动健康新乡科学化、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释放健康新乡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益,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社会事业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