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亢村驿与火神庙及马号碑(上)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一)亢村驿简介

  亢村,是获嘉除县城外最大的经济文化重镇。而设置在亢村镇上的亢村驿,历史上曾是河南八大官驿之一。尤其是明代嘉靖皇帝南巡路过亢村驿时,留下的省级文保单位“夏言渡河词碑”(百姓俗称马号碑),还有一座现已损毁而当年闻名遐迩、规模庞大的火神庙,更是为亢村镇的历史文化增添了耀眼的光彩和厚重。史载,亢村驿因位于黄河要道,自元朝就设立了“站赤”(野传的蒙古译名)。明代永乐初期,朱棣动议京都北迁,官方为“自京师达於四方”,而于1403年增置官道29处而复置亢村驿。京师以南,河南当天下之中,亢村驿倚黄河之险渡河北上彰邯,直达京都,南渡黄河接连江南、云贵,是南北交通的要塞。

  事实上,元末明初因长期战乱中原人口锐减,在洪洞大槐树移民前亢村只有六大姓,即张、赵、王、周、刘、庞。随着大批移民的到来和国家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亢村人口剧增。驿站的设置,使它成为水陆两栖车船交接的码头,交通更加繁忙,逐渐也成了文人雅士、巨商富贾聚集之地,集市贸易更加促进了当地的繁华与兴隆。

  遥想当年古官道上驿马奔驰,匆匆行使的驿官带着国家秘奏圣旨、官情民案、旱涝喜忧等奏折,身上腰系伙牌以及马车牵运的物资贡品奔驰在驿路上,每到驿站下马招手,那承带着驿丁迎来送往、搬运行李、安排食宿的场景。众多文人墨客、政府官员在此下榻歇息、饮酒作诗的景象,真正感受到时代及世态冷暖的变迁。

  亢村驿因位于两京之间黄河要道的水陆船马的交接点上,而愈发显得重要。当时属于中央吏部直管驿站之一,设夫200名,马300匹。不像地方驿站由地方管理,亢村驿的驿丞属于中央直接任命,驿丁属于地方政府安排人员。史记当时亢村驿站下设有递运所、河桥署、税大使衙门,一并办理渡河手续。亢村驿在清朝也属于河南八大官驿之一(《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第十六部分及王首谦著《清代河南部驿过论》都曾有记)。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河南省有驿站120个,急递铺885所,铺兵3025人,其中驿丞管驿站12处,州管驿站12处,县管驿站96处。亢村驿因位置重要就属于中央驿承直管驿站之一。清乾隆十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巡抚蒋炳奏中央保留的几个重要驿站亢村驿依然在列(沈荃顺治年著《清史稿》有记)。河南八个官驿分别是:归德府宜沟驿,卫辉府亢村驿,禹州府郭店驿,南阳府保安驿、博望驿、林水驿,汝甯府明港驿,陕州边界的硖石驿。亢村驿也是历史上卫辉府最重要的驿站,设有驿丞及巡检。

  卫辉府历史上共有六驿,康乾时期共有驿马791匹,六驿分别是卫源驿(汲县)、新中驿(新多)、淇门驿(淇县)、崇甯驿(获嘉)、廪延驿(延津)及亢村驿。当时同亢村驿联系交往比较多的南向有荥泽广武驿、郑州管城驿,北向有新乡新中驿、安阳邺城驿。

  古代的邮驿站乃是国之血脉,历来各朝各代都特别重视,明代制定驿律,且执行力特别严格,骑乘及马匹也分等级,文书也像现在的邮递一样有加急、特急和普通之分。经常会在驿道上有十万火急的情报传递,所谓快马要求日行八百,每到一处换马不换人,以至于有不辞辛劳而累死在马背上的驿夫及渴死他乡的驿马。“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上层社会皇宫的奢侈糜烂享受,正是以驿夫驿马的跑死累死为代价而换来的。这就难免有个别驿站耽误重要情报传递时间,这时延误时间的驿站因怕被治罪,就会派人贿赂亢村驿丞,因亢村驿要过河传递,可以以水大浪高无法行船而将延误的时辰弥补冲正,所以往往有奏折记之。清雍正年间《世宗宪皇帝硃批谕旨》记载:行至河南亢村驿黄水偶发,过岔河人马冲倒,将御赐黄匣漂流数步当虽获已被湿透不敢拆晾及至八月二十一始得到滇,开匣跪读霉贴一处,惶惧无地,臣罪奚辞呈以迟滞今复恭缴合并声明谨奏:路途遥远,霉湿垢污系常有之事,小人辈无足责也。清雍正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云南布政使兼管驿盐道事李卫谨。

  事实上,随着亢村驿站的设立,交通更加繁忙,尤其是传统时期交通运输邮递行旅对驿站的极大依赖性,都充分显示了亢村驿因位于黄河岸边所具有的重要性。明清时期,无不依赖这个重要官道上的水陆驿站。云南道光本《宣威州志》《可渡北崖赋》记:“可渡河北,峭壁万寻,方正不倚,上多草木,巯密掩映,俨然画屏。人依大麓,夹岸居停,不是黄河,亦有亢村。蚕眠豆菽,麦牟荐新。”可见当时亢村驿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及知名度。直到现在,很多地方还在说的一个歇后语叫作“骑马过亢村——大不设意(驿)。意思是说,你到了亢村直接过去了不下马住店吃饭,你到亢村难道没有看到驿站吗?著名武侠小说家云中岳著《魔女情潮》第一章就记有文字如下:“亢村驿,是大河北岸最后一座驿站。五十里可抵大河边,改乘渡船渡过六七里宽的滚滚黄河。从新乡县向南伸,至亢村驿再伸展至大河北岸,渡过河就是大埠郑州。踏入亢村驿的大栅门,已是黄昏降临,炊烟四起。”

  亢村驿规模不小,驿站的房舍占了半个村,大小旅店有十几家之多。驿站不接纳一般的旅客,驿丞也就是本地的地方首长。另《湖汉群英》也有描写:“......绕过新乡城再上官道,走亢村驿过河赴郑州,因此追错了方向。”⑦

  (刘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