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伴夕阳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陈荣霞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多年从事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科目教学工作的新乡学院李国艳老师退休之后,退而不休,建起了护理院,为那些饱受护理失能老人困扰的人群排忧解难,为失能老人送去温情阳光。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养老难题亟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新乡学院退休教师李国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养老事业的发展助力,她说:“养老事业关乎社会稳定,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真心付出和努力,让老人拥有舒心幸福的晚年,让子女拥有安心工作的日常,从而达到家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康宁!”

  退而不休 利用专长发光发热

2018年,李国艳从教学岗位上光荣退休了。经过了出去旅游、睡到自然醒等退休初期的兴奋,她开始规划自己以后的退休生活。李国艳在新乡学院长期从事老年护理学、康复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科目的教学工作。多年职业生涯的锻造,以及身边亲人和朋友照顾失能老人时面临的种种问题,使她切身感受到:颐养老人不仅能让子女安心工作、正常生活,更能让老人得到专业的照顾,养老服务是现代社会急需的服务。自己有这样的专长,如果能用专长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不仅能让自己的退休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而且还能帮助到更多的老人和家庭。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在这方面,李国艳有切身体会。10多年前,李国艳的婆婆因脑梗在医院经过急救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回家后身边离不开人。老人躺在床上需要专业护理,兄妹几个需要上班,只有轮流排班值班,全家人整天忙得团团转。有了这样的切身经历,李国艳把目光放在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身上。办一个专业的老人护理院!她下决心为那些饱受护理失能老人困扰的人群排忧解难,为失能老人送去阳光。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后,丈夫和儿子都很支持。说干就干,她开始寻找场地。真是机缘巧合,在她家附近正好有人出租房屋,她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合适,进设备、招聘护理人员,先后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新乡市颐康老年护理院。

  万事开头难!护理院成立了,怎样让子女放心把需要照料的父母送到这里,李国艳实行开放式管理,子女想看望老人,可以随时来看,没有时间限制。李国艳说:“让子女随时看望,就是让子女随时监督,同时也是自我加压,切实把服务做好。”

  王老太太是护理院的第一名服务对象。李国艳介绍,护理院刚开业,一名中年女子进来询问,中年女子的母亲王老太太当时82岁,不小心摔成了骨折,在医院处理好伤情后,回家里静养,孩子们需要上班,照料老人成了大问题。中年女子就住在附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前来查看咨询,看到这里专业的设备和人员,而且离家近还可以随时看望,非常满意地就把王老太太送了过来。王老太太意识清楚,她在这里身体不但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还可以经常看到家人,心情愉悦,见人就夸:“在这里比在家还好!”

  2021年的腊月二十八,李国艳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朋友在电话里焦急地说,90多岁的老父亲专门有保姆照料,突然发现老人尿失禁、下体严重肿胀溃烂,双下肢肿胀,睡觉不能平躺,只能半卧,马上就要过春节了,住医院不好找护工,姐弟几人要么身体不好,要么工作脱不开身,看着老人难受的样子,都急得直掉泪,希望能帮助一下。李国艳立即赶了过去,查看后认为老人是因尿潴留护理不当造成的,经过紧急处理,老人尿液排出,感觉舒服多了,一家人露出了笑脸。经过商量,他们决定把老人送到护理院。经过李国艳的精心护理和照料,短短两天时间,老人身上的溃烂处肿胀消除、创面干燥,5天后就能平躺了,一个月后化验检查发现原本中度低蛋白接近了正常,现在老人还住在护理院里。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往往伴有内心孤独、情绪抑郁、反应迟钝等一系列心理障碍,李国艳非常理解他们的这些心理感受,以各种方式,用真诚的爱意帮助他们排遣孤独、赶走抑郁。她常常用一声亲切的称呼、一句暖心的问候、一个自然的轻抚使老人们如沐春风,进而笑逐颜开。除夕守岁、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每个传统节日,她都和老人们一起度过。她说:“老人开心,我也非常开心!”

  倾注真情 提升为老服务水平

几年来,李国艳克服种种困难,真挚付出,在养老、护老上奉献着拳拳爱心。她每天在护理院里忙碌着,询问她的“老宝贝们”今天睡得怎样、吃得怎样?老人们虽然大多不会起身、不会说话,但只要每天看到照顾他们的李国艳,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家人,目光里满是欣慰。

  护理失能老人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所承担的责任比护理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要高出许多倍。李国艳倡导的办院理念是“让生命更有尊严,让亲情更好表达”。她真心热爱颐养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带领全院护理人员把老人当亲人,业务上精益求精,从细节、小事入手,为老人喂饭,协助老人翻身拍背、排便等,为每位失能老人提供人性化、亲情化服务。

  为给入住老人提供最好的养护服务,李国艳按照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活要求,对护理院的房间进行全方位改造装修:配置更舒适的护理床,装上暖气、空调、空气消毒机等,让房间更宜居;安装电视机,让老人开开心心打发时光;安装闭路监控系统,随时关注老人情况;配置一批老人助行器,让能坐起来的老人可以自由行动;增设专门洗浴设备,每周定期给老人洗澡沐浴。住在护理院的靳老先生,因脑梗导致偏瘫,他的孩子们工作繁忙,对老人出院后如何安置很是犯难,自己家人没有照顾偏瘫病人的经验,送到养老院既怕族人亲戚议论又怕得不到好的照料,找保姆怕不够专业,经多次到护理院考查咨询,才忐忑不安地把靳老先生送了过来。当时,老人需鼻饲,身体极度虚弱,在护理院工作人员精心照顾两个月后,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进食,去掉了胃管,甚至还可以下床锻炼。孩子们没有耽误工作,还能经常过来看望父亲,亲戚朋友都说让老人到颐康老年护理院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百岁老人曹老先生在护理院住了5年多。百岁寿诞时,李国艳亲自陪他回老家,为他换上了新唐装,搭配了礼帽和红围巾,老人满面红光、目光炯炯,接受全村人的祝贺。曹老先生一家人在对老人的健康长寿感到欣慰的同时,向李国艳竖起了大拇指。

  李国艳经常说,优秀的养老护理员就是老人晚年生活中的精神依托和依赖,是他们的双手和双脚。她对院里的护理人员要求:必须做到爱心、耐心、细心。院里有一位李老太太,因脑血管导致偏瘫,头部大面积瘀血,吃饭吞咽困难,大小便也没有知觉。老人被送到护理院后,李国艳先对她身上的褥疮进行敷药,坚持每2小时为她翻一次身,每天要为她进行两次全身按摩,每天洗一次脚,不厌其烦地重复翻身、擦洗、敷药、按摩,不怕苦和累,不嫌脏和臭,任劳任怨,经过精心照料后,老人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而且还能借助拐杖下地走路。

  为将每一位老人都照顾好,李国艳根据老人们的生理特点,如咀嚼困难,容易发生贫血、低蛋白,鼻饲者易低钠等,在饮食上下功夫,提供软、烂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餐饮,且每年组织体检,观察老人们的各项指标变化,然后根据体检指标调整饮食结构,尽可能地满足个体营养需求。人不仅需要温饱,更需要精神慰籍,刘女士今年五十多岁,精神上存在着问题,为了平复她的情绪,李国艳经常和她聊天,带她外出购物,夸奖她既漂亮又能干,现在刘女士情绪稳定,犯病的时间越来越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舒心的家。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几年来,护理院长期卧床的老人没有一名得褥疮;房间里住满了卧床老人,却没有熏人的异味;入住时病情严重的老人逐渐稳定好转......这些令人振奋的景象让李国艳赢得了家属们的信任,也为老人们的晚年延续了温暖时光。为了让家属放心,李国艳把院内的监控实时共享,家属随时可以通过手机看监控,查看院内的实时动态,与老人对话。墙面上的一面面锦旗,就是对李国艳和护理院的最大的褒奖。

  扛起责任 关键时刻挺身担当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很多情况下家属不能随时探望,而院内老人基础疾病较多,很多突发情况只能靠护理院去解决,李国艳和护理人员常常不分昼夜地连轴转。老人的疾病救治、护理人员不能归家团聚的苦闷、封控造成的不便和困难等,李国艳都要直接面对。责任扛在肩上,压力装在心里,她常因压力太大、过于焦虑而暗自落泪,半夜常常惊醒。即便如此,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下来,用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帮助老人及其家属。

  疫情防控期间,百岁老人王老太太突发高热,子女因疫情原因不能到场,李国艳在与家属沟通后,决定立即送医——上救护车,做各种检查,直到王老太太入住重症监护室。

  “可能有时候并不是他们需要我,而是我更想让他们过得舒适些。在和老人熟悉了之后,当老人主动过来拉着我的手夸我时,我的心里是满满的感动,老人家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都能让我乐上半天,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李国艳感慨地说。在李国艳的带领下,护理院常常组织院内老人开展娱乐活动,与老人聊天互动,聆听他们的心声,温暖老人的心。院内的汤老太太在李国艳和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护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每天都要亮开嗓子唱一段歌曲,引得其他老人也是乐呵呵的一起唱。

  “老人护理事业是一份需要传承的事业,更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加入这个行业,并且希望他们能够由衷的爱上这个行业。”李国艳说。李国艳每年都接收在校大学生来护理院为老人做公益,让老人感受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李国艳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照顾失能老人更专业。通过几年的努力,颐康老年护理院已经从最初的一百多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平方米,是远近闻名的服务型养老机构。

  晚霞更艳,夕阳更红!几年来,李国艳护理过百余名老人,送别20多位老人离世。李国艳以一颗阳光般温暖的心,为老人送去温情,维护了老人最后的尊严,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老年护理行业人员应有的操守和品质,无私地将情和爱奉献给了老年护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