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为民践初心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开局之年看新乡系列报道之五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出了家门就是学校,家长少了接送孩子的奔波之苦;打通断头路,道路畅通了民心;打开直播间,不用远走他乡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人民至上,一件件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一项项惠民举措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牧野大地上为践初心、担使命写下生动注脚。

  民生无小事

  “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把学校建好了,我们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上学了。”从受灾到重建,从期盼到圆梦,卫辉市新乡幼师附小东校区学生宋志桐颇为高兴。

  北码头学校是新乡幼师附小东校区的前身,之前,北码头小学因受灾被毁,宋志桐只能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卫辉市克服多重困难,仅用200多天,学校顺利建成,解决了南码头、北码头及周边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

  去年以来,卫辉市将打造群众身边“好学校”列入民生实事项目,聚焦聚力百姓急难愁盼,新乡幼师附小东校区建成投用就是该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缩影。

  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我市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23年,全市新开工建设寄宿制小学11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54所,完工率100%。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就业者最大的底气。

  去年秋收后,延津县魏邱乡的王豪杰不想再出远门打工,想就近找一份既能挣钱又能顾家的工作。他打开“延津人社”直播间,通过和几家企业沟通,最终在一家食品企业谋得一份机器维修工作,不日即上岗。

  在该县,依托延津就业服务平台、延津融媒体等微信公众号,延津人社局通过打造人才招聘直播间,定期收集、发布招聘信息和人社政策,为企业、劳动者提供了便利。

  去年以来,我市加大就业帮扶和技能培训力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85万人次,完成率125.5%。同时,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83356人,完成率101.7%;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2万人,完成率213.2%。

  包括教育和就业在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推进城市更新、加强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等十大项、27小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实现高质高效推进。

  枝叶总关情

  过去,高新区振中街道振兴社区金禧园小区实在让人头疼,物业服务不到位,居民不愿缴物业费,居民不缴物业费,物业服务更加跟不上,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只要想为群众办事,就一定有办法。”振兴社区党委书记王淑静告诉记者,振兴社区探索打造“红色物业”,建立由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的“多方共治、矛盾共解”联动机制,逐个解决居民最需要的环境、治安和停车服务问题,取得了居民的最大认同。如今,双方矛盾化解了,生活品质自然提升了。

  特别是在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管理上,我市建立由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实行社区党组织和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交叉任职,共同协商解决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努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让社区居民收获“稳稳的幸福”。

  解决群众“小事情”,做好民生“大文章”,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去年以来,我市落实“马上办理、马路办公”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力争每一件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都有力度、有温度。

  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我市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2023年完成适老化改造3016户,完成率150.8%。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落下。我市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及补助水平,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于440元。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市深入推进城市更新,2023年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2149户,打通站前五街、站前九街等8条断头路,完成智能化停车位提升改造21511个。

  或迎着朝阳,或沐浴晚霞,走出家门到游园散步成为寻常;抬头蓝天,夜望星空,冬天的雾霾、空气中的PM2.5少了,优良天数多了;开车去市中心购物,送人到高铁新乡东站,不再像过去那么难了......

  精心谋划、精细部署、精准发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推动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持续厚植为民情怀、办好民生实事,有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实干为民生

  去年10月份,位于延津县食品工业园区的厨帮厨食品有限公司,因为别的公司牵连深陷信用危机,造成开票额度严重受限影响货款无法收回,给公司发展带来困难。

  接到企业反馈后,延津县税务局石婆固税务分局及时向上级咨询有关政策,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帮助企业调整发票风险等级,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如今,企业生产经营恢复正常,销售势头良好。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聚焦为民服务实效,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实现“民生跟着民声走、民声推动民生变”。

  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办实事,我市持续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全市开展“我要评议”活动,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服务质效。

  推进群众办事极简化,“水电气暖网”全面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努力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企业更满意”目标。

  服务市场主体,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推出“无感续证”服务,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证照延续,从而避免许可证过期出现经营风险问题。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名称自主申报”“住所登记承诺制”“全程电子化、不见面办照”等举措,最大限度简化办事流程。

  全力破解执行难,市两级法院设立执行初次接待窗口和在线服务平台,接待申请执行人3万余人,受理有效执行线索4965条,219起案件在初接窗口当场执结。

  护航民营企业发展,全市37个法律服务团队、190名律师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法律问题,解答法律咨询。

  畅通民情反映渠道,我市12345热线中心紧盯群众关心的“热点”、城市管理的“盲点”、政企关系的“堵点”,“一号响应”企业和群众诉求,全力打造政务服务“总客服”。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件件大事小情,尽显为民务实情怀,让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持续提升。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久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新的一年要抓实抓细民生福祉改善,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扎实做好民生实事,我市各级各部门必将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