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单公履与“前、后小召”村名的由来(上)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在获嘉县城南十三四公里处,有个村子叫后小召(现属大新庄乡)。后小召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家户都姓姬。

  说到姬姓,它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黄帝轩辕氏,生长于一条叫作“姬”的河边(生于寿山,长于姬水),于是就以姬为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裔,所以周文王姓姬名姬昌。

  相传姬姓原居三秦之地,当年周武王兴正义之师东征伐纣,勒兵于宁(今获嘉),在今获嘉同盟山举行“牧誓”,后经牧野之战推翻了殷纣王,建立了周王朝。周初,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和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之后,政局逐渐趋于稳定,周公便委派了一位姓姬的王族人员(文王百子中的一子)为奉祀官,留驻在宁,主管守护和祭祀文王陵、同盟山上的武王庙及牧野之战后被姜子牙封神的七十二冢。于是,宁地就有了固定扎根的姬姓住户了。

  光阴荏苒,转瞬到了宋朝,黄河以北战乱频仍。先是辽国攻宋;后女真人灭了辽国,建立了大金;金兀术率兵南下,攻进东京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把大宋朝驱逐至江南一隅苟延残喘成了南宋政权。再后来,蒙古国兴起,灭了后金,灭了南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统一政权。

  也正是在女真人越过长城大举南进之时,有一名年幼的女真人徒单公履随军来到了获嘉,并落户居住在了今中和镇的前五福村附近。落户后,徒单公履天真无邪,积极与汉人交往。很快,他便结识了担任武王庙奉祀生(因获嘉姬姓为圣贤之后,其族内可有一人不经科举考试而赐授秀才功名,以负责管理先祖祠庙及冢墓之类的祭祀,此职称奉祀生,又称香火秀才)的姬姓族长。此族长见徒单公履年幼好学,聪明可爱,二人很快结成了忘年交。数年后,徒单公履了解并掌握了大量的汉人历史和文化礼仪等,尤其崇拜替天行道的周武王和拜将封神的姜子牙,成了真正的汉化女真人。在他的鼓动及其父亲的带领下,就在他落户居住的今前五福村附近,重修了西周时期创建的甯邑名城“大甯城”。

  这徒单公履聪明绝伦,学一悟十,又从小受到姬姓族长的影响,所以十几岁便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三坟五典,经书史诗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不但是同窗学友,就是那些成年举子,也从来无人能难倒他。他16岁参加乡试,18岁参加府试,20岁便中了金朝进士(参看民国《获嘉县志·乡贤祠》条目)。忽必烈入主中原时,闻知他的博学和文韬武略,便暗中联络招他为幕僚。他从而成了元军汉臣中的重要谋臣,并为元军攻下南宋及大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侍讲学士。

  前面说过,徒单公履从小就深受姬姓家族的影响,尤其崇拜和敬仰周武王和姜子牙。元朝坐定天下之后,他在获嘉同盟山上重建了被兵燹毁坏的周武王庙以及周文王冢上的文王庙,并在同盟山上扩建了姜子牙封神堂,另正式在姬姓族人中挑选委任了享有俸禄的奉祀生,将同盟山周围的数顷良田赐给武王庙作为庙产。为此,姬姓族人无不感动,更视徒单公履为自家人了。

  因徒单公履是金人,又是大元皇帝身边的大官,直呼其名显得不敬且又不顺口,所以获嘉当地人就以他的官位称徒单公履为金丞相。徒单公履死后,大元皇帝根据他生前叶落归根的意愿,选择了获嘉城南十三四公里处两个池沼附近,在北沼旁边的一块风水宝地将他厚葬,另在坟前立了与其身份相应的石坊、石人、石狮、石马、石羊、石猴、石鼠等等(时至民国年间,此坟虽已惨遭损毁,但占地面积还有20余亩大,至人民公社时方被村上生产队平为农田,石雕之类推倒埋入地下,今村中上年纪人仍可指明方位)。后来,姬姓族人在坟四角增建了四眼八角砖井,以示崇敬。姬姓族人在管理、守护武王庙以及72座将士冢的同时,又兼管了对这个“金丞相坟”的祭祀与守护。

  转眼到了元朝末年,以蒙古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对汉人的掠夺和奴役,已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们疯狂兼并土地,把广阔的良田变为牧场。大臣伯彦一人便得到赏赐的土地两万顷。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了20倍。统治者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美女,天天供佛炼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滥发货币,祸国殃民。加上黄河、沁河数次决口,水灾、旱灾、蝗灾,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饿尸已满路,生者与鬼邻”及“易子而食”的悲惨局面。

  早在红巾军起义的前十几年,民间的明教、弥勒教、白莲教便在暗中密谋举事。他们蒸成“蛮头(馒头)”夹带纸条秘密串联,相约“八月十五杀鞑靼”,准备暴动。恰巧,不久前在徐州举事的“红毛老婆”被元军击溃,余部向西游动到了豫北。他们和当地的白莲教联合起来,唱着:“天谴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针对蒙古的统治者以及他们认为与统治者有牵连的人,便大杀起来。他们来到获嘉,首先焚毁并荡平了由元大臣徒单公履组织修筑的同盟山上的武王庙和姜子牙封神堂。然后,又计划要杀尽元朝官僚及其后裔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徒单公履的后人因目标太大,早在红毛老婆军来到之前就改成汉姓四散隐蔽逃遁。其中有一支因获嘉土著称其祖上为金丞相的改成了金姓,远远逃到了浙江山阴县,后又迁至武进,其后代金铉明末还考取了壬申科进士,任兵部主事,为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而殉节投了御河。金铉的后人在清代被遣散至怀庆府,又分别由修武和温县再迁徙到了获嘉的徐营和亢村。

  (王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