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活力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兰彩英刘畅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治世理论与深厚的精神内涵,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度融合,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和精髓,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传统文化的革命传统与辩证思维方式

  作为一个兼具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社会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其通过分析社会发展规律,论证革命历史进程,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等价值观方法论,为无产阶级探索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提供了科学指引与行动指南,也使中国探寻到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特色道路,作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一系列正确的革命决策。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革命局势与内外部矛盾交织的社会形势,中国共产党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开展革命斗争的指导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与历史依据。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强调运动、变化对于事物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且均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指出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是不可逆转的规律。《易经》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即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是天道运行的特点,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作为君子应当学习天道精神,自强不息,始终保持奋发向上、自强奋斗的作风。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前提”这一论述不谋而合。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方式不谋而合。中国古代哲学中“分而为二以象两”“知行合一”的辩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理论联系实际等理论存在共通之处,这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根基与思想桥梁。同时,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与中国古代社会的“经世致用”思想存在内在一致性。该思想在晚清时期受到大力推崇,也推动了务实求学之风的盛行,对于解决当时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正是由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革命历史与辩证思维,中国共产党才能从中汲取营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现新飞跃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即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与我国面临的时代主题、时代背景、时代趋势等相互融合,以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社会治理与国家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和实践创新优势的重要体现。之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创新发展,重要原因在于二者的理论存在契合之处。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中华传统文化也是通过创建五行学说、研究阴阳和辩证关系,探寻自然社会的发展之道的。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民已将对规律的追求融入到血脉中,也十分崇尚真理性、规律性学说。这为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社会并进行时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而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积淀和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道德观念,能为传播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文化基因与动力支撑。例如,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孝顺和社会责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集体主义和互助友爱等内容相契合。其三,优秀传统文化能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激发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增强其爱国情怀。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将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纽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用发展和创新拓展的两种境界,这是由中国国情及时代特点决定的。前者突出地域性特点,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的有机结合,根据中国实际问题进行灵活应用与改造;后者注重时代性与区域性,要求马克思主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国际形势,在坚持本国特色的同时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交流,不断加快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正是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纽带作用,将上述两者有机结合,才能逐步构建起协调联动的思想体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有机整体。当前,要想切实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就应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采用个性多元的方式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使其从抽象的书面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案例或流行话语,以加深大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染力,使其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吸收和理解,使马克思主义真正在中国生根发芽、繁荣发展。同时,立足国际视角,对外来文化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提高传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同时,积极吸纳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民族文化带来新鲜血液,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更符合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契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比如,自强不息、生态和谐等思想理念都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整合外来文化形成的新理念与新成果,既有助于夯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根基,也能够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加快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进程。

  作者兰彩英系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作者刘畅系广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