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嘱托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王永新(新乡市)

  这两年间,我心中最放不下的一件事就是想写写父亲,写写他的信仰和嘱托。

  事过几年,我仍然记得,2018年的春天,他重病躺在医院里的情景。那时,床头吊着输不完的液体,他时时陷入昏睡之中。全家人轮流守在床边照料,心里惶惶不安,生怕他的意识会慢慢消失。直到有一天,他睁开眼,似乎想说点什么。我赶紧把身体俯上去,询问父亲有什么需要。他慢慢地从被子里伸出一只手,摸索着抓住了我,清晰而缓慢的说了一句话:“要记住,永远跟着共产党走。”一瞬间,我怔住了。这不是虚构,而是真实地发生在眼前。重病中的父亲,没有交代过任何家事,只有这句话如雷贯耳。我的泪水涌了出来,心里掠过一丝疼痛,预感到父亲的生命正迈向边缘。

  父亲已经94岁了,他的高龄让我欣慰,也让我忐忑。只能在心中念叨,希望他在衰弱的路上走得慢一点,更迟一点。可是生命无从把握,再虔诚的祈祷也难阻挡岁月的脚步。默默望着沉睡中的父亲,我的心中有些害怕,害怕这个春天呼啸而过,害怕巨大的悲伤终归来临。握着他温暖的手,只想和他静静地待着。我知道,这样的时间不多了。

  在父亲耄耋之年,我们曾探讨过生与死的话题。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坦坦荡荡的神情:“生死就是一种物质转换。我不信鬼神,也没有宗教信仰,只相信共产党。”那一刻,我注意到他的眼里溢出些许亮光,脸上露出微笑,似乎又想到了父亲激情燃烧的岁月......

  1963年夏天,因暴雨引发水灾,母亲带着70多岁的奶奶和3个年幼的孩子辗转多处,几乎遭遇生命危险。此时的父亲正在单位带领全体人员全力以赴抗洪救灾。等他回到家时,水灾已经退去。

  “文革”期间,父亲受到批判被抄了家。可是风雨过后,组织上给他分配工作时,他又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进去。从小到大,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是来去匆匆,几乎没有节假日,总在忙碌中。我那时并不理解,总觉得他对家庭关心不够。长大后,我才逐渐明白,为什么父亲的精力总是那么旺盛,没有抱怨,经得住委屈,因为热爱,才那么投入。

  那一年,我在下乡插队的农村入了团,父亲得知这个消息,给我写了一封信,充满希望地告诉我:“人的一生在政治上有三件大事,入队、入团、入党。现在你加入了共青团,又向党组织靠近了一步,希望你早日加入共产党。”当我在田间地头解读着父亲的这些话时,忽然间,我仿佛被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理想之光照亮了年少懵懂的角落,那一刻,我懂得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是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使命。

  风雨人生,跌宕起伏,一路走来,父亲到了晚年。他离休后,看报纸、写文章,一刻也不让自己闲下来。88岁那年,他写完最后一篇论文,眼睛变得越来越浑浊,不得不放下了笔。90岁那年,虽然做过了手术,但视力再也回不到从前。经过短暂的失落,他很快又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让家人为他读报纸,还每天晚上准时坐在电视机前,听新闻联播。听到什么新鲜事,就会和我们议论。他感慨国家越来越强大,整个面貌日新月异,他高兴城市的街道变宽了,绿地增大了,空气更清新了,人也变得越来越文明了。谈起这些,他常常容易动情。是啊,他用一生的脚步,从百废待兴走到了欣欣向荣,怎么会不激动呢?他每一步都在找寻意义和使命,直到夕阳暮色,仍不改初心。

  2016年,当他收到省委给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颁发的纪念章时,已经躺在了病床上。他常常把纪念章拿在手里,轻轻摩擦,仔细端详,随即就会说:“这是我的荣誉啊!”其实,此时的他视力已经很差,看什么东西都是模模糊糊。他要的是一种感觉,这是他守护一生的理想,寄托着太多的情感。那一刻的他,目光变得不再浑浊,一缕快乐的阳光,照进他的心里,镌刻在顽强的生命中。

  父亲这一代人有着同一种色彩,同一种行为方式。他们将自己的一生置于浩荡激流之中,这是一种倾尽全力的奔波和拼搏。在他们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中,不断让灵魂经受冲刷和考验,不管是痛苦还是欢畅,只要这颗心还在跳动,终究要淬炼出忠诚。这是一场艰难的跋涉,可是唯有这样的跋涉,才能证明自己。当他们的生命到达终点时,这信仰就化成了一种永恒。

  父辈的情怀让我相信,虽然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起点走向终点,但是如果你选择了信仰,那么你的旅途就会彰显出不同寻常的勇气。无论行进的路上多么曲折,我们都可以镇定自若,从喧嚣中拥有清醒的力量,生命也将更加精彩。

  父亲的嘱托很重,需要用一生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