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


范阳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从会计视角找寻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路径,具体包括确定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对象识别精准度的识别标准和识别程序。其中,确定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指标体系有助于资助育人对象选取工作的定量分析,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人均年收入、在校年生活费、家庭欠债等这些看似“有限联系”的“生活”指标,而是根据六大会计要素,把家庭人均年收入类比成收入,把在校年生活费类比成费用,把家庭欠债类比成负债。除此之外,把家庭人均存款类比成资产,由此可将家庭人均净存款类比成所有者权益,将家庭人均年净收入类比成利润。根据两大会计等式和财务比率分析偿债能力中的流动比率、负债比率及营运能力中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和盈利能力中的毛利率四大指标,将这些点连成线,线再穿成网,最终转化为环环相扣的“会计”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传统资助育人的定性分析,就是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路径。

  本文的主体内容分为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理论现实意义、高校资助育人对象选取的现状分析、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定性分析、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定量分析和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具体措施五部分。

  一、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理论现实意义

  首先,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它对传统高校资助育人理论提出了创新,首次引入了层层会计指标核算的定量分析指标体系。其次,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产生了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精准匹配的资助、辅导员老师术业有专攻、学生会和班级干部学习工作相互促进的现实效益。

  二、高校资助育人对象选取的现状分析

  我通过学工管理系统辅导员平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成员情况、基本情况、影响家庭经济信息、困难情况描述、申请理由和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调研分析,发现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存在不够精准、定量分析所占比重较少的问题。学工管理系统中涉及到的定量指标只有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成员年纯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和家庭欠债情况五个指标,再加上“一对一”调研中的在校年生活费,一共只有六个看似“有限联系”的定量指标,除此之外都是长篇幅的文字定性分析。这种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中的主观性因素很大,结果可能会存在偏差。

  三、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定性分析

  家庭成员情况包括职业和健康状况;基本情况包括是否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影响家庭经济信息包括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家庭成员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的情况,家庭成员失业情况和其他情况。

  四、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定量分析

  一个会计视角是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串联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是两大会计等式,即静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相应的分析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越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越好。将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替换成“资助要素”,其中将资产替换成家庭人均存款,将负债替换成家庭人均欠债,将所有者权益替换成家庭人均净存款,将收入替换成家庭人均年收入,将费用替换成在校年生活费,将利润替换成家庭人均年净收入,串联起这六大“资助要素”的两大“资助等式”应运而生。之前提到的家庭欠债、家庭人均年收入、在校年生活费这三项都可以从学工管理系统中直接导出,我们只需要在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加上对家庭存款的统计,家庭人口数也可以从学工管理系统中导出。如此一来,经过两大“资助等式”的计算,六大“资助要素”都可以得出。另一个会计视角就是财务比率分析偿债能力中的流动比率、负债比率及营运能力中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和盈利能力中的毛利率四大指标。具体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销售收入。相应的分析为: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负债比率越高债权人所受的保障越低,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毛利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将财务比率分析中的会计要素替换成“资助要素”,其中,将流动资产和资产总额替换成家庭人均存款,将流动负债和负债总额替换成家庭人均负债,将销售收入净额和销售收入替换成家庭人均年收入,将成本替换成在校年生活费,这样四大财务比率分析指标就转化为了四大“资助比率分析”指标。

  五、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具体措施

  会计视角下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度的具体措施即确定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对象识别精准度的识别标准和识别程序。首先是识别标准,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按照定量分析>定性分析进行排序。第二层级定量分析按照“资助比率分析”指标>“资助要素”进行排序;定性分析按照基本情况>影响家庭经济信息>家庭成员情况进行排序。第三层级家庭成员情况按照不健康>不稳定职业>健康>稳定职业进行排序;基本情况按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残疾人子女进行排序;影响家庭经济信息按照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家庭成员因残疾或年迈而劳动能力弱的情况、家庭成员失业情况和其他情况影响程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综合家庭人均净存款和家庭人均年净收入两个“资助要素”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综合资助流动比率、资助负债比率、资助流动资产周转率和资助毛利率四个“资助比率分析”指标从低到高进行排序。

  其次是识别程序,分为四步。第一步,根据当年的资助育人政策,及时更新识别标准;第二步,根据当年学工管理系统辅导员平台的数据,运用两大“资助等式”,计算得出六大“资助要素”;第三步,运用六大“资助要素”,计算得出四大“资助比率分析”指标;第四步,将所有定性和定量分析指标导出,按照识别标准的三个层级逐层排序,精准识别资助育人对象。

  (作者系吉林财经大学助教、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