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津银
跨境电商作为发展潜力较大的对外贸易新形式,正在成为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市场对跨境电商行业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跨境电商行业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就业困难,跨境电商企业也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因此,探讨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什么是跨境电商?
1.1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进出口额达2.38万亿元,较2019年成倍增长,展现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巨大潜在优势。目前,中国跨境电商销售网络已覆盖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400多个海外仓库和20多万个独立跨境电商网站,使中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完整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
1.2跨境电商行业岗位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同时,新兴技术为跨境电商行业带来创新,行业人才需求结构也随之不断变化。随着行业市场的扩大,无论是传统或是新兴岗位对流量获取、平台运营、新媒体传播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数字智能时代,跨境电商行业不仅重视人才的专业能力,更重视创新思维、协调沟通、跨文化交流等综合能力。
2.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现状
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呈现“岗位下沉、技能跨界”的特征,其就业竞争力与市场需求存在多维度的适配失衡。从就业流向看,传统外贸岗位需求持续向“技能复合型”转型,而新兴数字贸易赛道对高职学生的能力门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省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毕业生中,仅32%进入外贸企业从事外贸跟单、单证处理工作,而跨境电商运营、海外社交媒体宣发等岗位占比达47%,其中大部分岗位要求掌握多项数字化技能,而高职院校课程中此类技能培训覆盖率较低。
3.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就业选择存在的问题
3.1学生行业认知不清晰
通过对近200名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8.96%的学生能清楚地识别工作需求,并很快适应所需工作内容,而85.07%的学生仅了解跨境电商平台部分基础信息。由此可见,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接触跨境电商的知识少,缺乏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实践教学建设不完备,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对该行业认知不清晰。
3.2学校课程设置简单化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的课程仍以语言类为主,跨境电商相关课程较少,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此外,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化,难以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培养复合型商贸外语人才的要求。
3.3 跨境电商行业与学校产教融合度低
商贸外语类专业缺少与跨境电商企业合作,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更新,以及学生在真实场景实践少,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高职院校对商贸外语类专业重视程度较低,且与电商企业合作时存在资源不足,企业参与合作过程仅停留于表面形式等,都未能为专业和行业发展提供实际支持。
4.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就业选择的改革策略
4.1优化学生课程设置
首先,要调整课程结构,将语言类与跨境电商课程有机融合,在保证语言课程基础上,增加跨境电商课程比重;其次,专业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将最新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最后,把竞赛融入课堂,通过将竞赛融入学生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机会体验跨境电商全流程,推动跨境电商领域创新与创业,促进商贸外语类专业学生未来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就业与发展。
4.2 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学生培养
核心在于通过教师授课、课程实训、企业实习三方联动,为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供所需技能。以高职院校为例,大一阶段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大二阶段,将已掌握的知识通过不同类型课程实训,模拟体验真实平台操作;大三阶段,深入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实习过程中,不同岗位任务能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跨境电商的真实营商环境,并能明确自己在专业领域仍需努力的方面。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4.3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商贸外语类专业要与所在地跨境电商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企业提供技能指导,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人才需求紧密相连。同时专业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获得跨境电商企业技术支持,学生可以获得实习机会,企业可以获得对跨境电商感兴趣的优秀毕业生,充分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合作共赢,提升教育实用性。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不仅能推动高职院校商贸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更能实现教育和行业发展的双赢。
结语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深化产教融合等创新举措,有效促进学生就业选择,填补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缺口。未来,高职院校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通过不断努力创新,不仅能为跨境电商行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