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财经商贸类“数字工匠”人才共享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5年05月13日

舒旭丽

  浙江省充当着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先锋角色,其数字经济发展渐入佳境,催生对融合数字技术与商贸能力的“数字工匠”型人才需求不断攀升,为呼应浙江省启动的“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助力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跃升,此项研究围绕“数字经济下财经商贸类‘数字工匠’人才共享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展开,深入探究数字商贸新业务形态与前沿科技带给复合型人才的新挑战,并致力于摸索契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校企双进”育人模式,构建数字经济人才孵化新机制

  学校能够把握产教融合与校企深化合作的机遇,通过引入企业入驻校园、推动学校进入企业以及校企共建等多元方式,打造学校和企业、专业与产业、班级与岗位之间的多维度协同育人体系,进而构建起招生、培养至就业的一体化联动机制。以企业实际运营项目为依托,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关键目标,紧密对接真实工作岗位需求,打造面向企业实际生产场景的任务导向型人才培养体系。支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财经类专业的学科建设进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材开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等环节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搭建产教研一体化协同平台、开发企业特色课程等途径,实现企业资源与专业建设的深度融合。此外,促进企业与院校协同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可通过共建产业学院,或联合设立工作室、工程研究中心、专业实验室及创新实践基地等多种形式实现。借助“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团队协作学习、竞赛驱动学习”等多元途径,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操技能与职业适应能力。

  二、产教融合创新升级,“岗课赛证创”五维体系锻造新型工匠

  “岗课赛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发端于“岗课对接”的基本理念,其内涵在持续演进中逐步深化,并催生出“课证融通”“课赛融通”及“课赛证融通”等新理念,最终形成了包含多维要素的“岗课赛证+”多元化育人体系。

  构建“岗课赛证创”协同育人体系是当务之急。此模式的顺利实施,依赖于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的深度协作与联动。在此框架内,高校需承担核心职能,不仅应在课程结构优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教深度融合与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中的主导作用发挥,还需与其他参与方协同推进创业项目孵化、竞赛团队培育、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实践教学平台共建等工作。通过资源的整合与优势互补,实现“岗课赛证创”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此外,面向新时代全面教育的育人目标,需构建全方位、多主体协同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工程师”为导向,设计贯穿教育全过程的多维度评估机制。通过整合行业专家、职校教师、技能竞赛组委会、第三方认证机构培训师及创新创业导师等多方力量,打造跨界协作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共同体。创新性构建由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价值观念组成的三维评价模型,将思政素养融入核心指标,在强化专业教学的同时,深化爱国情怀培育,锤炼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与诚信公正的职业操守。

  三、破解数字商贸人才瓶颈,校企协同创新“三阶递进”课程体系

  深入调研区域数字商贸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明确企业在岗位类型、职业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进而确定院校数字商贸专业群面向的产业集群、岗位群及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同时,结合院校专业实际情况与企业人才调研结果,明确数字商贸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提炼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由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契合职业技能的模块化课程。同时,借助其丰富的产业生态资源,通过整合行业精英以及高等学府的专家力量,共同构建协同创新平台。这一平台的核心运作原则是“技术驱动、业务集成、行业互联”,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业务深度融合,并确保整个产业链条的有效贯通,构建适应产教融合需求的数字商贸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以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为突破口,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将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实践课程选题的重要来源。结合专业特点,运用真实生产场景开展沉浸式、实操化和现场化的教学实践,着重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化其产业认知水平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四、职教改革再推新举措,“双师型”教师“驻企研修”常态化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共同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强调,应致力于打造一支理论基础深厚且实践能力卓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着重指出需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在此政策指引下,院校需整合优质资源,全面推进财经类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与优化,构建一个高层次的专兼结合师资体系。围绕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需求,主动组织专任教师参与各类培训项目,推动“双师型”教师专项培训和实践基地的发展,逐步形成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又符合高校标准且兼具行业属性的“双师型”教师群体。

  当下财经专业教师多毕业于普通高校,理论底子虽厚实,但实务操作能力略显薄弱;对此,新入职教师需先接受系统性的岗前培训,借此贯通对财经人才培养目标的整体领会。在实际工作开启后,则能借助专题培训、教学研讨及集体备课等形式逐步组建起一支教师队伍,同时学校应善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让教师有机会定期赴企业和机构进行实地研修或邀请行业专家前来传授经验,还要构建各类平台支持教师的持续成长,并鼓励他们深入企业前线,亲身投入实际工作任务,最终可使财经专业的师资团队向纵深专业化迈进。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供应链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数字经济背景下财经商贸类“数字工匠”人才共享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