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
在“十四五”规划深化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基层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青年人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后备军”,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
一、基层党校党建教育融入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落实党的青年工作方针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青年人才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党建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可筑牢其理想信念根基,确保政治方向不偏移。基层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使命。将党建教育融入青年人才培养,是把党的创新理论、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转化为青年成长“养分”的关键路径,有助于引导青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青年人才培养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服务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战略选择
基层是青年成才的“练兵场”,也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校将党建教育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基层实践相结合,引导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锤炼党性、了解国情、服务群众,既能为基层输送“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又能通过青年的创新活力激活基层发展的“神经末梢”,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发展的双向赋能。
二、基层党校党建教育融入青年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确保青年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实践是培养青年人才的“试金石”和“磨刀石”。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基层党校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建教育蕴含着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和优良传统,是青年人才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二)储备高素质后备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巩固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青年人才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党建教育中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基层党校作为党在基层的重要思想阵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将党建教育深度融入青年人才培养,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为党育才”初心的必然要求,对于锻造堪当基层治理重任的青年骨干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三、基层党校党建教育融入青年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
基层党校教育融入青年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需紧扣党对青年一代的时代要求,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筑牢青年人才的政治忠诚、政治引领与信仰筑基,强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理解,确保青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基层党校党建教育融入青年培养的创新机制,需立足时代特征与青年需求持续创新。通过构建全链条培养机制,将政治标准贯穿人才成长始终,既为青年搭建成长阶梯,又为党和国家事业注入源头活水,最终实现党建引领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提升青年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干事、干成事”的复合型素养。结合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社会发展等现实需求,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能力培训,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基层党校党建教育与青年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面对新时代青年的新特点、新需求,基层党校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理论铸魂、实践赋能、文化浸润”的培养体系,让青年人才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