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精神,加强对我市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近日,市教育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大幅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求,持续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加快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注销或转型,清理净化培训市场,保障我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把“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自国家“双减”政策推出以来,我市教育系统积极响应,高标准抓好“双减”系列政策的落地落实。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及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多措并举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全市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作业减量提质,减负落到实处。校内减负是“双减”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市教育系统全面统筹、精心规划,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作业数量减下去,把作业质量提上去。
一是严格控制作业量。要求全市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新乡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严格规范休息日书面作业布置,周末按照2天作业量进行布置,寒假按照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1周、初中2周的作业量进行布置,暑假按照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4周、初中6周的作业量进行布置,法定节假日按照实际休息天数一半的作业量进行布置。中小学校将作业管理规定向家长、学生公布,接受学生、家长的监督。
二是科学设计作业。“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科学分层设计作业,注重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探究,做到把常规作业“减下来”,特色作业“加上去”,努力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
三是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建立学校“三级”管控制度;建立面批作业制度,教师对学生书面作业实行全批全改,鼓励教师面批面改,面批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严禁向家长布置作业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家长检查作业和批改作业。
完善制度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全市教育系统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尤其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方面,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按照省教育厅“双减”政策要求,我市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成立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于3月10日在市教育局召开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工作推进会(如图)。在市委、市政府印发方案的基础上,市教育、科技、民政、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体育六部门也出台了《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登记变更和调整管理体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注销和审批工作全部移交至行业主管部门。市教育局制定了《新乡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全面加强对我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情况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机制。
从严落实监管,规范培训行为。我市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督查力度,不间断地开展明察暗访和“回头看”,坚持日常巡查、联合排查、举报查处、联动执法,防止校外培训机构“明关暗不关”“明停暗不停”等问题发生。坚决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继续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严格执行《教育督导问责办法》,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力、“双减”政策落实不到位及其他严重违法违规情形依规进行督导,并对被督导的相关政府部门责任人员严肃问责。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材料,推动我市“双减”新闻宣传工作提质增效。增强应对舆情事件的风险防范能力,对发生的舆情事件,在应急处理方面要做到多部门联合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切实维护好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市“双减”办公室将进一步强化联合检查工作机制,深化常态化联合治理,持续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防范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上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巩固校外培训机构前期整治成果,营造绿色优质的校外培训环境,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安全、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姚晶 王金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