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理化传播

赵一振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从而构成反映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的思想上层建筑。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我们要实现传播的合理性,必须提高意识形态传播主体的素质,客观分析传播对象思想实际,有效控制意识形态传播过程,并借助一定的话语体系和叙事方式到达受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全局性,加之多年来传统主流媒体在叙事方式上存在一些弊端,还有外来文化、物质消费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大众难免对主流意识形态认识不足。基于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和叙事模式,新型主流媒体在技术层面和传播方式方面实现对传统主流媒体的换挡升级容易做到,但内在层面的“批判力”与“解释力”也需全面升级,创新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话语体系,提升话语魅力,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叙事方式、话语符号的全新转型挑战。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以政治话语为主要形式,政治话语具有严谨规范的优势,但同时需要加强学理研究、借助学术话语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密不可分,理论研究不仅为宣传工作提供学理根据,还能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思维与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需要实现从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的拓展,注重用学术话语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及其世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理化传播,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就能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