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机遇与实践

邓若玉

在多元化数字技术兴起并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逐步展现活力,不仅体现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而且以其特有的模式和发展特征对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在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以其特有的技术特征和快速的传播方式为高校带来了一系列发展机遇,助力高校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拉近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距离的基础上全方位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高校应积极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实际,在多元协同和系统创新中紧抓机遇,在探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策略中应对挑战,从而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既表明了国家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视,又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多元化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革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技术和新的动能,而且能在多元支撑下持续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进而助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对高校而言,其需立足新的时代背景,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导向,深入探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迎来的发展机遇,为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实践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党的二十大明确的教育发展方向,也与当前阶段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相契合。在此背景下,高校以数字化转型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既能获得一定的时代机遇,又能实现教育水平整体质量的提升,还能在变革创新中契合国家战略规划,进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多元化数字技术的使用密不可分。在此视域下,教育的时空限制不复存在,教育的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高校提升人才培养不仅能获得更有效的技术支撑,而且能在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中实现全面进步。因此,高校便可在紧抓多元化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持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要求的高素质时代新人。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策略

在紧抓党的二十大对教育数字化新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为科学有效使用多元数字技术,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实际,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深入探索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策略。

1.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引领人才培养的数字化新实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理念是根本,而由于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才培养,因此,需要全面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在教育者的积极实践中营造数字化转型氛围,进而带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首先,高校需在培养与引进的有机结合中组建专门的技术性数字人才队伍,优化校内校外教育数字资源的整合使用,为全面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奠定人才基础,并在创新实践中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氛围,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变革。其次,高校应重视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通过系统化培训帮助教师在认同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机遇的基础上接受必要的指导锻炼,在实践锻炼中深化自身数字素养,掌握一定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在培训中,高校应重视培训模式的创新,结合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带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主动实践和充分互动中切实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水平,高质量完成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目标。最后,高校应完善针对教师素养的考评机制,结合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激发教师自觉研究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带动教师在教学管理工作之余积极参加高校组织的培训,结合自觉研究和个人探索明确自身在素质素养层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研究和技能锻炼,最终实现个人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更有效地引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创设真实数字化教学情景,支撑高校在情景体验式教学中强化质量。

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基础上,高校还应重视教师数字技能的使用,在专业数字人才的带领下与教师协同,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模式,在数字化教学情景的创设与实践中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数字化转型实践,在师生充分互动和合作探究中以情景体验式教学持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例如,高校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过程中,应以问题导向为原则,采用多元化数字技术,围绕人才的学情实际,以具体实践技术需求或行业发展中的技术生产流程为依据,构建出逼近真实技术应用的数字化情境。同时,在教师的引导和专业数字人才的指导下,帮助学生真正开展实践锻炼,结合涉及的专业理论应用、技术实践和问题导向,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促使其能符合现阶段行业发展需求,展现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完善数字化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以评促改有效强化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高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以评促教、以评促改能真正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依据和有效的支撑。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社会需求和时代背景发生了较大变化,更需要通过动态化的考核评价考察人才培养过程,利用多元化数字技术能为动态化评价的持续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数字理念的影响下优化高校及教师的评价思想,从而更有效地带动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首先,高校应创新人才培养评价理念,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人才培养评价的新转变,结合自身数字素养的不断提升,实现评价理念的持续优化,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其次,高校应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除考察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需以思想价值观、数字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指标来评价人才,促进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最后,高校应变革评价方式,在借助数字技术的创新进程中设计动态化评价模式,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对师生教学各环节的参与等的系统化分析,结合结果性评价方式,从多重角度得出全面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的优化调整提供有效参考,进而在以评促改中全面强化人才培养实效。

(作者系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视角下大学生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毛中特社会实践课为例(编号:JG2021-1407);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基于人工智能语境的高校思政教学结构嬗变”(编号:CSZ2203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