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市二院神经外科团队为一患者成功实施高难度脑肿瘤手术

本报讯 近期,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神经外科团队,勇闯生命禁区,成功为一例64岁女性患者实施岩斜区脑膜瘤(直径>2cm)切除,手术顺利,肿瘤全切,患者术后恢复理想。

脑肿瘤一直被认为是外科手术中难度较大的禁区,而岩斜区的复杂脑膜瘤又属于神经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患者柳女士半年前出现右侧面瘫,多方治疗后效果甚微。后来到市二院进一步检查头颅MRI平扫+增强提示:右侧岩斜区占位,脑膜瘤可能。该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主任简国庆教授接诊后发现,柳女士的肿瘤位置很深且紧靠脑干、椎—基底动脉、动眼神经、面听神经、三叉神经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及风险极大。

为确保手术成功,简国庆带领神经外科团队分析了柳女士的年龄、体质以及肿瘤自身特征等,对肿瘤全切的可能性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为患者精心设计、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

术后柳女士意识恢复,神志清楚、进食正常,恢复良好。

该例岩斜区脑膜瘤手术的成功完成,标志着市二院已经步入颅底肿瘤显微手术的新时代。

据简国庆介绍:“岩斜区”是一个解剖名词,岩是岩骨,斜是斜坡。这个区域的肿瘤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因其位置较深,且肿瘤前方的岩骨和斜坡两块骨头缝里面穿行许多的神经和血管,最常见的就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的面部神经,而肿瘤后方就是人的生命中枢“脑干”,脑干很多的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都可能与肿瘤紧密粘连,甚至从肿瘤中穿行。该区域的脑肿瘤切除手术的并发症也相对多且严重,甚至可能会出现术后患者长期昏迷、气管插管等风险。因此该区域的手术对医生的解剖知识、高超的手术技能(如镂空技术、蜕膜技术等)和精密的手术器械、手术显微镜、术中电生理检测等要求极高。

(郭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