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月14日,202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在市教育局二楼会议室召开(如图)。会议由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绍彬主持。会议首先传达了副市长朱东亚批示精神,宣读了2022年度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决定并颁奖。长垣市教体局、新乡县教体局、原阳县教体局、卫辉市教体局先后作典型发言。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修国对2022年全市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对2023年全市教育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李修国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我市教育“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更好地惠及我市群众,为我市实现“两大跨越”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提升党建质量
一要发挥好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二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育人水平
一是推进德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大中小思政课新乡片区联盟优势,培育一批思政“名师”、打造一批思政“金课”、建设一批思政“基地”,引导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开展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深入推进依法治教工作。二是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素养。加大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开发,建设一批融研学实践和劳动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与高校、医院合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监测、筛查、干预、治疗与教育长效机制,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公共服务平台,让心理健康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广大学生和家长。
提升教育公平
一是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学前教育要突出“普及普惠”,今年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50%。义务教育要着力化解大班额。普通高中要加快教室、功能室等硬件建设,确保今年秋季新高二年级全面落实选课走班。二是扎实开展“双创”。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强县和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要严格按照时间表,细化年度任务,制定工作台账,形成“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争创格局。
提升教育质量
一是完善中小学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市长教育质量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率。以“新时代课改巡礼”为抓手,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开展学科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发挥好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作用,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二是提高高中育人质量。以创建第二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示范校为抓手,探索建设一批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和综合高中等特色学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开展省级“双高工程”验收工作,3所已完成建设的学校要确保通过验收。争创国家中职“双优计划”。四是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支持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创建国家“双一流”学科,支持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更名大学工作。推动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大力推进平原科教城建设,加快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港、新乡工程学院二期、新乡工商职业学院等项目建设。五是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创建省级示范性县(市、区)级社区学院、示范性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和省级示范性老年大学。举办“新乡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等活动,抓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百姓学习之星”等推举工作。六是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坚持教育公益属性,持续优化民办教育结构,开展新乡市民办中小学特色示范校创建。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做好民办学校办学情况年度检查工作,引导民办学校在规范发展和特色发展上持续用力。
提升改革效果
一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这一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全市教育专网,加速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改造,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校园标杆校”认定工作,持续做好人工智能实验区、实验校创建工作,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二是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要及时制订工作方案,7月启动校长职级评审,11月完成定级。三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推进职能深度融合,完成从“物理融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实现职能和业务有机融合;解决好职称等遗留问题,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干事创业热情,优化工作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深化义务教育“双减”改革。充分发挥市、县(市、区)两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加大联合巡查执法力度,对各类无证无照经营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违规开展培训的机构实行“零容忍”,坚决做好防反弹、防变异工作。全面提升作业设计水平,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努力满足学生在校学足、学好需求。严格规范教材、教辅材料的征订、监督和管理工作。 五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从今年起,对在“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中连续两年排在后两名的单位启动问责机制,切实将“督”的职责和权威有效落实,让“导”的功能和作用更加彰显。
提升队伍素质
一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化教师考核评价,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健全完善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通报警示制度。二是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统筹落实各级培训计划,推进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育工程,开展“名师大讲堂”“名师送教下乡”等活动。发挥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效能,拓展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打造校本研修新模式。建立新乡市名班主任卫水联盟讲师团,培养本土名班主任,引领班主任队伍成长。三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水平等政策得到严格落实。落实职称改革政策,做好中小学职称评审工作。加强特岗教师的“五险一金”、福利待遇等保障,努力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鼓励更多教师扎根乡村、终身从教。
(张振磊 鲍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