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从党建考评到文明城市常态化创建,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到疫情防控电子卡口,从全科网格慧通平台到数字化产业,我市率先探索建立的“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综合指挥体系,让基层治理更有力更智慧,成为“数字河南”优秀案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论述,主动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创新开展“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综合指挥体系和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双体系”建设,有效激发社会治理活力,全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专家张磊认为,“双体系”建设加快了大数据技术与智慧化治理深度融合,推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之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设数字新乡,构建数字经济,数据是关键要素,网络是基础设施和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顶层设计,从数据融合、基础设施、中台搭建等方面筑牢基础、深化用力,为新乡未来发展赋予无限可能。
在数据归集融合上,引入新一代数字孪生及可视化技术,创新构建全域覆盖、城乡一体、三维立体、虚实相映的市、县两级数字孪生大数据支撑平台。目前,该平台共归集质检完成20余家市直部门(单位)共2.3TB数据,完成市区4条主要河流与县(市)三大水库约90平方公里倾斜摄影数据,完成600余路云广播、立交监控、电子水池等物联感知设备进行数据对接并上图,汇集政法、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共3.8万路监控视频和2000余路高空瞭望视频。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市综治中心指挥大厅进行改造升级,市综治中心、应急管理局等10余家单位陆续入住,相继接入气象、水利等部门4个省垂系统、8个市直系统,发布《雨情快报》13期,供领导指挥决策,打造成为现代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综合服务、监督监管、指挥决策中枢。谋划建设业务、数据、物联、视频四大中台,为数字政府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打牢基础。
智慧化建设,是一个体系工程,必须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牵头部门加强信息数据的整体统筹和标准化建设,为各条线平台数据对接制定相对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实现了统一终端,所有群众端应用场景全部部署在“放新办”公众号上,政府端应用场景全部部署在政务微信上,解决了各类系统重复建设、登录权限重叠等问题。由市级建立标准,统一纳管,重基础建设,强应用实战,指导各地创建具有各自特色的应用场景。
数字化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治理变革,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我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整合资源、重新塑造,通过大数据手段,着力构建“全科网格”指令下达、强化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
在红旗区诚城社区,居民通过“红旗e岗通”平台,即可办完生活中要办的事项。不仅如此,大伙儿还可以在网上议事厅表达诉求,社区会派专人对接、处理。“大数据的应用,让群众办事掌上办、快速办。”诚城社区党委书记邓志军说,该社区不仅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15个小区、138个楼栋上,还与时俱进建在了网格上。
红旗区的探索实践是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打造多场景数字化应用的缩影。用大数据为党建工作和网格化管理工作赋能,把网格化工作统揽起来,真正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据介绍,目前,“五星”支部创建系统可对创“星”规划信息录入、详情查看、模板创建、考评考核、星级评定、数据统计等整体流程和功能进行线上处理,减少了逐级处理的时间,减轻了基层信息录入的负担,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效果好不好,如何评价?人说了不算,大数据“当家”。在全市3611个行政村、203个社区,我市统一建立部署了线上考评系统,系统数据自动抓取网格员登录时长、巡查轨迹、通知阅读以及人房地事的信息采集、更新,工作情况由系统进行自动评分。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把管理和服务直接延伸到村(社区)。目前,平台主要功能已投入使用,注册账号3079个。
凤泉区宝西街道耿庄花园社区第三网格专职网格员陶红说,有了线上考评系统,能记录个人工作成果,也激励网格员更好更快地为辖区群众服务。
此外,我市还上线了49个“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建设运行码上监督系统,开发12345系统监管平台,推动督查工作实战化、数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监管平台涵盖10676个项目,覆盖全市投资金额500万元以上所有项目,用户741个,实现了市、县、乡三级项目管理全覆盖。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数智谷”集团入驻企业70余家,全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20%,实现了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的协同发展。
数字化浪潮时代,探索没有止境,创新创造未来。在这条道路上,我市形成了好的基础,建设了较为完善的体系,数字新乡正悄然蝶变为“数智”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