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回望2022年我市非凡发展历程,从“‘五龙’腾山河”高速公路一年新增220公里到WTT世界杯决赛成功举办,从“党建+大数据+全科网格”疫情防控模式叫响全省到长封一体化飞地产业园开工,生动展现了新乡“进五争四”高质量发展的昂扬之姿、奋进之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历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从脚下的速度更快,到眼中的目光更远,再到心中的梦想更大,我们既要造通达四方的有形之路,也要造畅通人心的无形之道。
千里回乡创业路
农历正月初六,辉县市沙窑乡水寨窑村,宋新福迎着寒风踏着积雪上了山。在海拔700米的七树岩山坡上,忙着为山楂树剪掉朽枝。忙累了,眺望远方,他仿佛看到春天时满山的郁郁葱葱。
如果不是3个月前的回乡探亲,此时,他正在千里之外深圳的家中和朋友把酒言欢。水寨窑村是宋新福的老家,从1989年走出深山到深圳闯世界,34年过去,山还是那座山,生活却变了模样。
2022年的国庆节,驻水寨窑村产业发展第一书记杜千里偶遇宋新福,力邀他留下来带领村民共同发展。或许是几杯热酒触发了内心的情愫,对于山楂,宋新福太有感情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母亲用一棵山楂树的收成盖了房子,给他娶了媳妇,现在杜千里提议让他留下来,实在是太突然了。
“高速路修到了家门口,你想回深圳了多方便!”“国家的政策又好,县乡领导下决心发展山楂产业!”从村里到乡里,经过一番游说,宋新福最终决定留下来。2022年12月1日,宋新福以水寨窑村山楂管理小组联合承包人身份,与村委会签订为期10年的承包合同。
20多天后的2022年12月26日,沿太行高速建成通车的消息迅速传遍山村。
短短一个月内,四川泸州电商达人李永康、新乡酒企老总牛晶、吕明军,郑州抖音运营商乐天,不约而同沿太行高速一路来到太行深山寻找创业发展机会。仅仅一个月,在沙窑乡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已达10余家。
“高速路的开通,同时造就了一条创业之路、希望之路。”采访中,辉县市沙窑乡党委书记焦智勇对高速公路的开通深有感触又充满信心。
鹤辉高速在卫辉狮豹头设立站点,也给当地送来“招财进宝”的发展良机。
“道路通,百业兴。”采访中,河南省跑马岭地质公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感恩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田开喜认为,高速路的开通,更是打通了资金流、产业流和人才流。旅游业旺不旺,除了自身“颜值”高有卖点,关键还要“一站直达”便捷通畅。春节前后,跑马岭谋划的“发挥交旅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大棋局已摆好,特色设想被邀在全市旅游业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有了谋划,需要解决谁来做的问题。近来,跑马岭“逢会(招聘会)必参加”,快速组建包括营销策划、新媒体推广、电商等40人左右的管理团队。在田开喜看来,路的开通,同时畅通了城市到乡村的人才流动通道,从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
数字赋能信息路
过去一年,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果、新发展,离不开由数字化支撑的信息路。
有了数字化赋能,长垣市的起重设备轻松“托举世界”;“码”上见效率,一个个交通卡口畅通无阻,等等。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乃至影响着经济社会格局的演变。
“数字化是未来趋势,是时代所需,是发展之需。”市政府信息中心技术负责人杨超认为,从去年疫情防控的“无形”卡口,到全民核酸检测的智能快检,再到未来发展的人工智能N多场景,始终是数字在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个城市发展的快慢,说到底比的是经济,拼的是服务,而经济发展的环境好坏,服务水平高低,离不开畅通的政务。这其中,用好大数据,倒逼制度、标准、流程重构,促使各级各部门和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优化服务、提升效能。
2021年12月1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其全天候、全流程、全要素的服务监管模式管住了公权力,让所有审批事项、监管事项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正是数字化赋能带来的高效率,让平原示范区信基供应链产业园、红旗区联东U谷产业园等项目“拿地即开工”“春节五不停”。
今天,数字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去年,我市整合国资集团、中电科22所等资源,启动“数智谷”建设,50余家企业竞相入驻;新飞集团、卫华集团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技术提升到销售布局都将融入更广阔的世界。
统计显示,2022年我市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20%,数字技术助力经济发展,“信息高速路”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赛道。
营商助力振兴路
一个地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既需要“硬件”搭框架、作支撑,更需要“软件”优环境、强服务。“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无形之路同样是营商环境。衡量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就是看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和满意度。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市委、市政府的发展要求,更是市场主体的迫切需要。”市发改委二级调研员、市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中心主任王生芳介绍,我市在2021年从市级层面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委员会,这个规格史无前例。去年,随着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组建完成,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量大大加强。
聚焦优化环境,我市通过在“12345”设立营商环境服务专线,开展领导分包重点项目活动,派驻3000多名首席服务员深入重点企业,以及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等措施,努力营造人人、事事、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从做好顶层设计到抓好典型案例,从建立回访制度到开展系列活动,我市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在全省2021年度营商环境评价中,我市较上年度提升3个位次,提升幅度居全省第2位。
把企业“围墙”外的事情办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各类市场主体也就有了底气和信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