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
      

走“专精特新”冠军之路

市工信局组织开展2022年第四季度读书活动

本报讯 为深入学习“专精特新”相关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机关干部业务知识能力,持续打造学习型机关,市工信局为干部职工订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冠军之道》60余本,作为局机关2022年第四季度学习书籍。1月16日,在前期自学、撰写心得体会的基础上,市工信局组织开展2022年第四季度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如图),机关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分享读书心得,交流学习经验,探讨“专精特新”发展路径,进而凝聚共识合力,增强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该局党组书记、二级巡视员杜家武主持活动并讲话,党组副书记、局长宋光旭参加活动。

杜家武说,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国家、省、市都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支持。我市现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5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0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郑州。虽然我市在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方面暂时领先,但我市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市工信局将持续开展企业家提升培训工作,积极指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会同有关部门,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融资水平等,引导企业立足产业、思考未来,创造一个又一个细分市场第一。

宋光旭在发言中说,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需要“专精特新”企业聚焦细分领域,补链强链,解决“卡脖子”问题。对于我市来说,中小企业在全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需要借助政策机遇,引导好、鼓励好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发扬优势,发展壮大。市工信局将按照既定方针,理清存量、挖掘潜能,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指导服务力度,做好“幼苗”入库工作,推进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实现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艳祯说,“专精特新”是当下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可以有效引导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企业能否取得成功需要注重五个方面,一是战略聚焦,专注并深耕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服务),从而形成一种竞争优势。二是差异发展,在经营上必须立足差异化,坚持特色化。三是突出创新,坚持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开展有效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四是夯实管理,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系统和方法。五是拥抱资本,利用资本市场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海表示,我市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工作,在全省率先出台《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要继续坚持扎实做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通过走访排查,深入挖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踊跃申报,加强调研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指导服务。

该局四级调研员曹友仁说,“专精特新”企业是应对国内外高度不确定性、保障产业链安全、打破现有困局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政府需要给予相应的容错激励,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引导更多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迈进。一是厚植创新沃土,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二是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支持中小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四是落实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要求,重视“育种扶苗”。

该局总经济师陈鹏飞在发言中说,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努力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配套专家”或“单打冠军”。我市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比高达98.4%,应按照国家明确的梯度培育格局,引导中小企业及时对照、看清差距、找到不足,脚踏实地、聚焦主业、开拓创新,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该局中小企业服务科科长关斌斌说,目前,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已经走上梯度培育的良性循环,我们将用足用好用活国家、省、市各项惠企政策,扎实做好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为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该局节能与综合利用科科长李海芳说,通过学习,我对国家“专精特新”战略、“专精特新”企业精准培育等有了更加深刻、系统的认识。结合所学,我将立足本职工作,加强“专精特新”等惠企政策宣传和精准指导服务,深入挖潜,促进我市节能环保企业更好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近年来,市工信局每季度购买学习书籍,引导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分享读书感悟,优化阅读资源,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热情,密切内部沟通交流,提升大家的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和服务能力。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创新学习方式,持续打造学习型机关,不断提升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朱艳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