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童 新乡市中心医院
对于老年常见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的肺栓塞,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下肢静脉血栓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发生静脉血栓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栓子一旦脱落,会继发引起肺栓塞、脑血栓等其他部位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如何预防静脉血栓是摆在患者和医生面前的头等任务。那么,髋关节置换术后到底怎么做才能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呢?本文对此进行科普。
1.术后护理
首先对于患者朋友来说,术后应该尽早翻身,尽早下地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术后做手术的腿可以适当地抬高一些,防止静脉回流障碍;术后多喝水,可以有效地稀释血液,避免血液过于粘稠;术后积极控制血糖血脂等等,这些措施我们称之为基本预防措施。
其次,下肢功能锻炼,对于术后早期躺着时间较多的朋友,建议在床上多锻炼下肢肌肉,下肢肌肉的收缩可以有效的挤压静脉,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最常用到的就是踝关节活动,包括踝关节屈伸、环转锻炼,具体锻炼方法为勾脚5秒再绷脚5秒,算1个,每次做5个,每小时做3次。踝关节的活动锻炼不仅可以预防血栓,还可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力量。
第三,病房里还有很多器械可以帮助患者朋友预防血栓,比如下肢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足底静脉泵等,这些装置都是利用机械性的原理加速下肢静脉血液流动,降低血液的滞留而起到预防血栓的作用。这种机械预防措施可以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对于一些出血风险高的患者是比较安全的。当然,这些装置由于医院不同,病房里可能会不尽相同,目前,医院里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弹力袜。这些预防措施我们称之为物理预防措施。
第四,就是住院期间经常用到的药物预防,最常见的是住院期间在肚皮上打的注射针,学名叫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的起到抗凝作用。另外一种比较方便的抗凝药物是口服类型的,使用比较多的是拜瑞妥,一次一片,每天一次,使用起来方便,缺点是价格偏高。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药物预防的疗程一般是5周。
2.出院指导
术后6周尚有可能存在静脉扭曲,血流缓慢,因此鼓励多活动十分重要,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卧床、肢体制动、长时间被动体位等可引起血流缓慢、淤滞,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当患者出现局部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采取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基本预防措施与下肢肌肉锻炼是基础,预防药物是关键,物理预防措施是辅助,整个过程需要医生的正确处理,更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