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书武
去年,我市在开局不利的条件下,夏粮生产仍然取得了亩产、总产增幅均居全省第一位的优异成绩,当时媒体做了相关报道。那么在今年小麦管理的关键时刻,对去年夏粮丰收原因再探秘,必将对今年夏粮丰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
1月10日,封丘县冯村乡潘固村农民侯兰锋吃过早饭后, 急急忙忙来到绿源家庭农场培训教室,坐在凳子上,仔细听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专家刘润强博士的农业课。5天来, 来自高校、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从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喷灌、种子选择等多个方面对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受益匪浅。
侯兰锋是种粮大户,听了专家的课后信心更更足了。他对记者说,去年粮食获得了丰收,今天听了专家的课,特别是专家对去年小麦大丰收的原因分析对自己启发很大,为今年生产提供了借鉴指导。他表示将再争取流转二三百亩土地,更上一层楼。
刚刚过去的一年,侯兰锋流转的500亩土地获得了丰收。500亩小麦,单产每亩达到690公斤,较上年增产18.9%。
这是我市去年夏粮丰收的一个缩影。
经国家统计局新乡调查队调查、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核准,2022年我市夏粮喜获丰收。去年,我市夏粮小麦播种面积581.91万亩,夏粮单产每亩485.06公斤,夏粮总产量为28.225亿公斤,较前年夏粮总产量增长0.55%。
去年10月8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新乡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市领导介绍,新乡克服2021年特大洪涝灾害、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狠抓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夏粮亩产、总产增幅均居河南第一位,牢牢稳住了粮食安全“压舱石”。
只有经历过,才能深刻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增产的“奥秘”在哪里?
(二)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面对洪涝灾害带来的巨大影响迎难而上,全力推动灾后粮食生产恢复,确保粮食丰收。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影响,田间湿度大、机械无法进地,致使耕种小麦从往年的10月份不得不推迟到11月份甚至12月份,有的则在春节前才能播种。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心里直打鼓,别说增产了,能不能保持住往年的收成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为了确保小麦丰收,我市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千方百计保证麦播面积。市领导多次就麦田播种及管理工作做出批示指示,并召开研究部署和工作推进会议,推动麦田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工作。
同时,中央对我市也给予了政策倾斜。2021-2022年度小麦生产中,中央财政先后4次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021年11月、12月,2022年4月、5月,我市4次累计收到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0146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晚播小麦播种、促弱苗转壮、防灾增产、一喷三防,有力保障了小麦生产关键环节的措施实施。
(三)
针对不同情况,我市采取相应措施。对当年10月上旬农田仍有积水的地块,第一时间通过疏通沟渠、挖沟排水和机械抽水等措施排除积水,为尽早整地播种争取时间。对田间没有明水,但土壤水分处于饱和或过湿状态的地块,通过开挖深沟及时沥出耕层滞水,为农机进地作业,抢时播种创造条件。对土壤偏湿,能够在适播期下限完成播种的地块,利用晴好天气晒田散墒。待土壤墒情基本适宜时,抓紧翻耕整地,抢时适期播种。
卫辉市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冬小麦播种普遍推迟了半个月以上,个别低洼地块甚至较往年晚播了一个月以上。即使这样,卫辉市完成麦播50.014万亩,占上级下达麦播任务的102.55%。
解决了土地播种难题,田间管理如何有效进行就摆在了农民面前。
我市向科技要效益,持续开展多项活动,如“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小麦促弱转壮培训月活动”“‘一喷三防’专项行动”“千名农技人员下乡夺丰收攻坚行动”等。同时,一大批农技人员进村、进田,多举措开展技术服务,全过程“把脉问诊”,手把手精准指导,科技赋能保障夏粮丰收。
市农业农村局成立县处级领导带队的8个专家指导组开展不间断地督导指导服务活动,因地因苗制宜,分类开展网格化指导,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田,着力保障技术指导到位。截至2022年5月底,共组织麦田管理技术培训会128场次,技术培训8万余人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指导服务2万余人次,累计指导5.8万余人次。
此外,全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集中购药发放到户、统一购买服务进行飞防等方式,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同时,由于气候条件良好,田间湿度适宜,全市小麦病虫害防控效果显著,白粉病、条锈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好于常年,未出现病虫害暴发危害。
去年4月21日,市农业农村局在平原示范区开展小麦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观摩活动,实现了统防统治全覆盖,群众满意度高,防治效果较好。
(四)
延津县小麦素有“中国第一麦”的美誉,常年种植面积96.19万亩。去年麦收时节,塔铺街道通郭村种粮大户王子忠喜笑颜开,尽情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经实打验收,他种植的小麦亩产达到907.12公斤,再创全国千亩方高产新纪录,让人欢欣鼓舞。良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的成熟推广应用,让延津县小麦连续多年获得丰收、刷新高产纪录。
去年高产典型多,单产纪录创新高。亩产600公斤至650公斤很正常,700公斤至750公斤有的是,超750公斤冒高的也不少。
卫辉市柳庄乡唐庄村农户唐玉亮承包的46亩地,平均亩产760多公斤。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360亩示范基地测产验收,亩产达到838.9公斤。新乡县七里营镇七一村马文豪“科林618”示范田,实收3.68亩,亩产达到817公斤。
获嘉县位庄乡大位庄村种粮大户徐方子两个晚播百亩宽幅播种示范方,亩产分别达到762.6公斤、728.7公斤。1000亩成方连片的“伟隆169”制种田,当年11月6日播种,实产达到每亩703.7公斤。徐方子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生产记录,自小麦返青以来,田间飞防9次,有普防、有挑治,详细记录了结合天气变化、小麦长势进行的病虫草害防治及叶面施肥情况,让人深刻理解“人努力、天帮忙”。
高产典型层出不穷,为我市粮食丰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夏粮实收期间,国家统计局新乡调查队负责人柴昀带队深入卫辉市、辉县市、延津县等地,对夏粮生产形势进行实地调研,要求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照统计方法制度,切实保障夏粮调查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出新乡市夏粮生产水平。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东升说,2022年我市能够获得夏粮丰收,党中央政策给力,各级领导严要求抓实效,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技人员精准指导服务,高抗广适的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农民群众科学管理意识的提高和精心管理,电力、水利、交通等部门的有力保障,都是去年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所在。
题图为资料图片 李哲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