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
      

一封感谢信见证深深助学情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军旗

“堵总,让我再次向您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在酷暑的夏季,您用慷慨的心,为我的燥热人生带来了一股清凉,帮助我顺利踏上求学路……”

一字字、一行行,清秀的笔迹,满满的深情。写信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一新生马振强。深夜,堵召辉反复读着这封手写的信件,心中满是欣慰,又倍增了几许责任。

从北国太行到江城武汉,坐在图书馆里读书,走在风光旖旎的南湖畔,18岁的马振强怎么也忘不了故乡那个下雨天。

今年夏季,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马家,高兴之余也有几丝忧虑。时光回到13年前,被确诊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小振强,开始了漫长的治疗历程,一直持续到2020年。“借钱看病、挣钱还债,再借钱看病、挣钱还债。”这个辉县市赵固镇的农村家庭陷入了如此循环。

病魔无情,少年励志。马振强刻苦学习,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优秀。今年高考,他以609分的成绩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正当父母准备为其申报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时,省人大代表、东安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堵召辉带人冒雨来到了马家。

“那天,下着大雨,门口的水洼倒映着天空的乌云,很快乌云散去,暴雨止歇,阳光也出来了。”马振强在信中回忆,堵召辉拉着他的手,不住地问候、安慰、叮嘱,他的紧张瞬间消失,心中一阵热乎。

“这一笔5000元爱心助学款,再加上镇上之前的5000元,足够一年的学费了。”过去带儿子看病以泪洗面,这一次母亲感动得流泪了。“只要每个孩子读下去、能成材,我们就一直支持。”走出小院大门,堵召辉还不忘留下这句话。

一路走来,如此的艰辛,又是格外的努力。马振强十分珍惜上大学的机会,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在入学军训时,他竞选上军训联络员,之后又站在全体同学面前,大胆展示自我,如愿担任了班级团支部书记。

读着这一行行从远方飞来的报喜,堵召辉觉得这么多年为教育事业作出的所有付出都值了。

夜幕更深了,此刻,他想起了自己艰难的求学岁月。那是上世纪90年代,因为黄河滩农村的贫穷落后,堵召辉初中没有毕业就早早进入社会打工、创业。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先后自学了高中部分课程,又在“清北”深造。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从内心来讲,我迫切希望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不应该发生在当代孩子的身上。”在红旗区创办东安控股集团后,堵召辉果断地拿出积蓄,成立了东安教育基金会。

东安教育基金会由东安控股集团发起,是经省教育厅、民政厅批准成立的非营利公益性慈善组织。除每年定期捐助全市1万名中小学生外,该基金会每年还培训1万人(次)的大学生党(团)员、优秀少先队员、学生干部和青年教师。

在原阳县,东安教育基金会每年投入120万元开展全域资助,目前已惠及上万个家庭。去年秋天,基金会还拿出150万元,纾困解难卫辉市受灾家庭。

这一善念善行,转眼间就快20年了,累计资助学生2.5万人,金额达6000万元。江城寄来的这封情真意切的信,是近年来堵召辉收到的3000多封之一。

“我出生在黄河滩区,母亲河养育了我,回报社会,义不容辞。捐资助学已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愿将其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去做……”不知道多少回了,堵召辉总是这样说着、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