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翟京元 宗斌
初冬夜微寒。
11月17日晚7时,正值晚饭时间,牧野区东干道街道茹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则人气不减、热度不减——党员干部正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生怕落下一个重点内容。
“每期远程夜校,大家听课都很踊跃,听完课我们就立即组织党员干部开会,谈体会、说感受,大家普遍认为,远程夜校内容振奋人心,很受鼓舞。”茹岗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张春兰说。
“闲不下来”的张春兰忙着普及传统文化,最近又忙着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蔬菜批发市场配送业务拓展等工作。“疫情影响下,社区工作者要善于创新,多为群众解决难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降低了人群聚集的风险,又有效保障了民生”。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绘就了宏伟的发展蓝图,作为社区工作者,方向更明了。我们将带领广大群众共创‘五星’党支部,共同发展经济、共建幸福家园、共享发展成果、共赏文明美景,让茹岗社区‘星’光闪闪,群众幸福感始终满满。”张春兰信心十足。
“越学习思路越清,干劲儿越足!和老百姓有关的事儿,永远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茹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善法一项一项罗列着工作:春节前要把村里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和道路修缮工程完工,下一步还要改造蔬菜批发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
康俊爱是茹岗的“媳妇儿”,党龄刚满一年,她是看到茹岗社区党员干部个个敬业奉献、茹岗群众生活幸福美满后才下定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我还不是党员时,就经常来看远程夜校的课程。课程内容丰富,讲解政策清晰,已成为我在工作上的‘指导老师’,对我帮助很大。”康俊爱的话得到社区居委会委员李洁的认同,在茹岗土生土长,李洁对这里的群众感情深厚,“我愿用我的青春和热忱回报乡亲,让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
傍晚的乡村静悄悄,唯独这里灯火暖心。
晚上7时,辉县市冀屯镇宪录村党员会议室内,该村党委书记苗海云和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一起,通过远程夜校收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62岁的苗海云在该村村委已经干了32年,今年是她担任该村党委书记的第5个年头。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出了群众的心声,我们的党员干部精神饱满,越干越有劲。”在家人和群众眼里,苗海云是个工作狂,近年来,她带领村“两委”班子和群众让集体经济强起来、群众腰包鼓起来、乡村建设美起来、幸福生活唱起来,这正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农村的生动体现。
“我们不会年复一年涛声依旧,而是要不辱使命接续奋斗,让宪录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收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苗海云的信心更足了。当前,宪录村的高标准节水灌溉区正在建设,建成后,村民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就能把地浇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宪录村党委书记助理周银圣是一个多月前刚到村里任职的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也是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这段时间,他努力学习辉县方言,与群众交流越来越顺畅。同时,他通过开展“三句半”创作、村文化墙设计等工作,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群众。
“要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到群众的心坎里。”连日来,周银圣逐字逐句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从宏观上全面系统学,结合村内实际,重点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向群众宣讲,努力让宣讲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冀屯镇益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汪家桢,同样是来自省委组织部的选调生,她看似文弱,来村里时间也不长,干起工作却风风火火。
益三村村南有一条停工数月的烂尾路,严重影响群众出行。汪家桢充分运用法律方式,与原施工方多次进行谈判,双方对工程重新核算达成一致后接续施工,如今,这条道路已顺利完工,一并解决了道路两侧农田的排水问题,以及附近一家幼儿园的停车问题,让周边群众和村干部对她刮目相看。
谈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汪家桢的总结既有逻辑又有诗意: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当代青年要勇做奋斗者、实干家,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当代青年要坚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同样是省委组织部选调生、冀屯镇前姚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赵婧和大家一起通过远程夜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倍感振奋的她表示:要时刻谨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殷切嘱托,珍惜党为自己提供的基层广阔舞台,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儿,建立与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亲密关系,当好前姚村群众的“勤务员”,以驰而不息的奋斗姿态践行青年担当。(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在基层一干就是24年,“太行崖柏”——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冀屯镇从一个无名小镇变成全省百强乡镇。他不仅培养了一批像宋云天一样优秀的青年干部,也是这批新到冀屯镇任职的选调生们的人生导师。
赵化录说,冀屯镇发挥乡镇党校、远程夜校、“党课开讲啦”等载体作用,对全镇党员干部开展轮训,发挥人才优势,成立宣讲队伍,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飞入寻常百姓家”,鼓舞广大干部群众的干劲。下一步,冀屯镇将把党的二十大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切实转化为新的发展思路、新的目标定位和新的事业方向,围绕“全省走前列、全国找位次”目标,持续加强城镇建设,打造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到“十四五”末,努力实现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进入全省十强乡镇。
“可以集中学,也可以分散学,不用出村、出社区,不占白天上班时间,晚上用手机也可以看!”采访中,记者发现,通过远程夜校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这种方式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喜爱。
所谓“远程”,就是依托河南省远程教育“互联网+智慧党建”融平台,一根网线连接全市18余万名农村党员同上一节党课。新乡市委组织部创新性地把“远程”和“夜校”有机结合起来,把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起来,于2019年创办了新乡市远程夜校,有力提升了全市党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开启了党员教育的新模式。广大党员干部亲切地称其为“党性教育的大熔炉”“党员干部群众身边的智囊团、充电桩、加油站”。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新乡市委组织部充分运用远程夜校“阵地强、技术新、覆盖广”的资源优势,制作精品课件、开展形式新颖的“访谈教学”等,将远程夜校打造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阵地。
当日,新乡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主任、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执行主任罗强来到冀屯镇,和赵化录交流心得,和选调生畅谈人生,和群众沟通思想。罗强表示,将积极发挥好新乡市远程夜校平台优势,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进百乡,党的政策进千村,党的声音进万家,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牧野大地深入人心、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