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冠心病,您真的了解吗?

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其在绝大多数国家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了解冠心病显得尤为重要。市科协特邀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国安教授,向大家科普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老百姓常说的冠心病,其实是一个简称,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1.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

答:冠心病的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下,血管内皮损伤、出现炎症反应,低密度脂蛋白从受损的内皮进入血管壁内膜,在血管内皮进一步堆积,形成脂质条纹,再演变成纤维脂肪病变及纤维斑块的过程。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肥胖;家族史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多的人越容易得冠心病。

2.冠心病都有哪些类型?

答: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3.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有哪些?

答: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位于胸骨上段、中段之后的压榨性、闷胀性或窒息性疼痛,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以及背部。疼痛历时1分钟~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在1分钟~2分钟内(很少超过5分钟)消失。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或者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疼痛可位于胸骨下段或上腹部,放射至颈、下颌、左肩胛部或右前胸,疼痛可很快消失或仅有左前胸不适、发闷感。

4.怀疑冠心病,该如何去诊断?

答:根据典型心绞痛的发作特点,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外,一般可建立初步诊断。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ST-T改变,症状消失后心电图ST-T改变亦逐渐恢复,支持心绞痛诊断。未捕捉到发作时心电图者可行心电图负荷试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CTA有助于无创性评价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及分布。

冠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

5.冠心病的治疗有哪些?

答:1.药物治疗:适用于大部分轻度冠心病或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可服用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抑制心肌重塑等药物,并戒烟及锻炼身体;2.介入治疗:适用于狭窄较严重,心绞痛反复发作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通过介入方式解决冠脉狭窄阻塞以缓解症状;3.冠脉搭桥:适用于病变严重,三支血管及左主干病变,药物治疗无效且介入治疗风险高的,可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治疗。

6.支架放过了,还需要吃药吗?

答:无论是否放支架,药物治疗都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首先,支架仅仅解决了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病变,而要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还要靠药物治疗;其次,支架植入以后可能会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所以,支架术后应服用两种机制不同的抗血小板药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如果能耐受,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则需终身服用。

7.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吗?

答: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必须药品,血脂正常也是需要服用的。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循环中胆固醇进入动脉壁,被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细胞,同时,细胞间质增多、血管内膜增厚。并且低密度脂蛋白也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度相关。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药,能够降低血液中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程,并且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