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城市赖以生存之根本,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承载能力、保障城市运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乡市南向发展的先头兵,30年来,高新区始终把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拉大城市框架,增加城市承载能力,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绿色的高品质现代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
南向发展排头兵
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成立之初市政基础设施一片空白,仅有向阳路、华兰大道、新飞大道3条“断头路”,高新区办公地点就位于3条路末端。经过多年发展,高新区已形成 “十二纵十四横” 道路路网,道路总长约100公里,其中,主次干道长92公里,街巷道路长约8公里;污雨水管道总长321公里,其中雨水管道195公里,污水管道129公里;路灯灯杆3138个,灯头4742盏,线路总长133公里;雨水泵站5座(含一体化雨水泵站3座),污水泵站1座。道路配套建设包含给排水管道、电力管道、热力管道、联合管线等多种市政基础设施,满足周边居民和企业需要。
向阳路东延、华兰大道东延、新飞大道南延,一步步拉大了城市框架,新建振中街、丰华街、牧野大道、新一街、新二街、纺织路、道清路、文岩路、拓宽南环路、柳青路、午阳路、德源路、静泉路、高新路、南二环等道路,进一步完善了城市交通路网。道路同步建设有路灯照明、给水、排水、电力、热力、燃气、通信、交通设施等配套设施,能够满足辖区居民和企业生活生产需要。
东扩片区谋新篇
为了加快郑洛新自创区及郑新一体化进程,推进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区域承载力,高新区重点实施了德源路、海河路、南二环路下穿高铁高速工程及京珠保通路项目建设,实现高新区东、西部道路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项目计划总投资5.6亿元。
德源路东延工程,总长2233米(含长680米的下穿高速高铁工程),红线宽度为60米,计划投资1.3亿元(不含下穿工程投资),目前已基本完工。海河路下穿高速高铁段,长552米,红线宽度为60米,计划投资1.1亿元;德源路下穿高速高铁段,长680米,红线宽度为60米,计划投资1.1亿元;南二环下穿高速高铁段,长637米,红线宽度为100米,计划投资1.1亿元。目前,海河路下穿郑济高铁、石武高铁道路基础已完成;德源路、南二环下穿郑济高铁、石武高铁U形槽已基本完成;因郑济高铁已建成运营,郑济高铁至石武高铁间U形槽需重新获得施工许可后才能施工。下穿京珠高速工程,施工单位项目部及材料加工场地均已搭建完成,并提前预制箱梁40片(箱梁共168片)。下穿高速需修建保通路,保通路南起京珠新菏铁路桥,北至新延路京珠桥,全长3457米,红线宽度17米,单向3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计划投资约1亿元。下穿京珠高速工程施工时以保通辅道的形式做高速交通疏解组织,采用单幅保通。现已完成整个工程量的95%,保通路与高速南、北端衔接段正在加紧施工,预计9月初完工。
目前,东扩片区已基本建成午阳东路、高新东路、德源路、新青街、新廉街“三横四纵”7条道路,道路路网框架基本形成,水电气暖等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具备优良的项目入住条件,为高新区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畅通微循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框架越拉越大,而有些道路建设相对滞后,互联互通的路网格局没有形成,给出行带来不便,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成为市民比较关注和反映较多的问题,也是制约都市圈内循环的堵点、难点。
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对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方便群众出行,完善交通路网,缓解交通压力,高新区在不断拉大城市框架的基础上,抓小抓细。将道路畅通工程作为重要民心工程,打破堵点,提高通行效率,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群众幸福感。经过历年的努力,高新区与其他区相邻道路基本做到纵横畅通。2022年,该区规划打通文岩路、石榴花幼儿园规划路、海河路、德源路等4条“断头路”,道路总长度3750米,总投资约2.8亿元,目前已基本完工。
城市交通路网建设,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在30年的风雨历程中,高新区一条条道路的建成通车、一个个公园游园的开放、一座座泵站的建成启用……不仅提高了区域通行能力和居住环境,更为提升城市品质、按下城市发展快速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
(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