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大潮涌,牧野万象新。10年来,市总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守工会组织基本职责,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取得扎实可喜成效,谱写了新时代工会创新篇章。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是市总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工会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中国梦·劳动美”为主题,开展面对面、分众化、互动化宣传引导活动,形成了人心齐、觉悟高、境界远、干劲足的可喜局面。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红色电影周等活动5240余场,覆盖职工420万人次,产生广泛影响。开展“最美劳动者”“砥砺奋进的五年”有奖征文、“美丽瞬间”文明行为图文征集活动,征集优秀作品1220余篇,组织拍摄12个行业1000名劳动模范1万名职工同唱《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抒发浓烈的爱国热情。深入基层企业、工业园区、建筑工地开展公益性送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开展“百名劳模大工匠·千场大宣讲”,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典诵读活动”,拍摄“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亿万职工心向党”MV等,切实承担起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市总工会紧紧围绕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开展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建功新时代主力军行动,特别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在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意见等政策方面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为新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保障。
通过开展“安康杯”竞赛、“百企帮百村”等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209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六比一创”立功竞赛活动,参赛职工达50万余人次。在135个重点企业中开展“三比两降”节能减排竞赛活动,参赛职工达到50万余人次。在2500家企业中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参赛职工达到300万人次。开展工匠选树和师带徒、“匠”带兵行动。举办组织各类岗位练兵、技术培训600期,培训150万人次。完成技术创新(革新)成果4695项,职工发明专利901项,技术攻关1853项,先进操作法1853项,合理化建议41348项,推广新技术1170项,创造经济效益20.25亿元。
切实维护职工权益 发展壮大职工队伍
市总工会在全省率先建立落实“三书一公布”制度,探索建立“一调二查三援助”工作法,投资建设“三书一公布”网络服务平台,从政策法规等方面为职工群众提供实时在线服务,有力破解了职工依法维权“瓶颈”。
积极从源头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设工会会客厅访谈节目等,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累计接访维权500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率先在全省工会系统成立律师行业工会,引导社会专业力量开展法律服务。申报实施“中彩金”法律援助项目,组建了一支法律志愿者团队,仅2018年以来就累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00余件,有效解决了难度较大的职工权益案件涉法涉诉问题。建设职工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工会帮扶品牌活动,举办招聘会1000余场次,就业服务职工达54万人次,就业技能培训人员达5.8万人次。对重病、残疾等深度困难职工家庭实施常态化帮扶,帮助特困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圆“大学梦”9400余人次,“双节”慰问困难职工和农民工2万余人次。建立户外劳动者驿站 372家,走访慰问环卫工、建筑工、交警和企业一线职工等18万人次。
大力推进自身建设 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打铁还需自身硬。市总工会坚持外树形象,内聚实力,不断完善组织架构,细化岗位职能,强化责任担当意识,赢得了高度认可和社会的广泛称赞。
坚持“建会、建制、建家”同步推进,持续强化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不断夯实工会基层基础。贯彻落实“党建带工建”长效机制,深化“八大群体”、农民工及灵活就业群体建会入会行动,不断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和影响力。组建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11个,将地域分散、规模较小的单位纳入工会组织覆盖范围;大力推动“八大群体”、农民工及灵活就业人员建会入会,建立“八大群体”工会组织66家、发展会员1.74万余人;开展50人以上、100人以上企业建会专项行动,全市百人以上企业建会率95.7%,5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建会率87.3%。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市总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职工为中心,不断提高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为推动新乡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再立新功。 (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