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
      
市中医院专家解读
中医教你打开正确的“贴秋膘”方式

什么是“贴秋膘”?民间素有立秋后“贴秋膘”一说。伏天人们胃口差,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后要“贴秋膘”,吃味儿厚的美食佳肴,也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即将到来的冬日严寒。那么,怎么“贴秋膘”才健康呢?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有实热、湿热、痰湿重这三种体质的人不宜“贴秋膘”。实热体质的人代谢旺盛,经常会脸色潮红、口干舌燥;湿热体质的人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痰湿体质总体特征为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表现为主要特征。这三类人,如果盲目“贴秋膘”,会越贴越难受。

“贴秋膘”同样不适合代谢紊乱的人群,如高尿酸、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太多的高蛋白食物不容易消化吸收,使本就已经需要药物帮助的代谢系统更加不堪重负。体内脂类代谢紊乱,血液中的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等升高,逐渐使动脉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降低血管弹性,导致血压增高,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

有些朋友在进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先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先清胃火。前期吃一些苦瓜、黄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人及儿童消化能力较弱,不可大补,若盲目进补,会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在进补的同时更要注重消食养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酸性食物有收敛、固涩、消食、生津的作用,故在秋天要“增酸”,可以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对于出虚汗、泄泻、久咳不止的朋友有所帮助,常用的酸性食物有醋、番茄、橘子、山楂等。而辛味食物,可祛风散寒、舒筋活血、促进血液循环,但秋天燥邪为甚,辛味食物大多发散,多食则更易耗伤津液,花椒、辣椒、肉桂、生姜等辛味食物要少吃。

而现在许多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如果此时再以传统的“以肉补膘”方式来“贴秋膘”,对身体并非有益。我们只需保证均衡膳食、荤素搭配、多吃绿叶蔬菜、补充优质蛋白,忌暴饮暴食、大油大荤,就能健康进补。

(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