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用落实“双减”政策,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基础教育“唯分数、唯升学”顽疾,成效显著,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全市教育系统坚持把落实改革教育评价和“双减”政策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各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同合作,共同推动提高工作标准。按照省教育厅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推动成立了新乡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双减”工作协调机制,由市领导担任组长。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股),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在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部门的指导下,全市各县(市、区)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门机构,建立起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双减”工作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积极召开协调会议,促进部门间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联合执法。市教育局多次下发通报和工作提示函,要求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工作尽责不力、敷衍推诿的单位进行约谈,有力推动了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向纵深发展,巩固学科类培训的治理成果。会同市发改、财政、人社、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研究制定出台《新乡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细则》。联合科技、民政、文化广电和外事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体育等部门出台《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登记变更和调整管理体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实施校外培训机构的注销和审批工作。制定《新乡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全面加强我市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新乡市作业管理十项建议》文件,细化作业管理责任,各学校实行作业的分层分级细化管理,对学生作业实现“三限”,即限总量、限时间、限难度。创新作业内容,鼓励原创作业。
突出提升教育质量
落实“双减”政策,要做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市教育局主要采取以下办法。一是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制定各县(市、区)创建时间表、线路图,明确各自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今年6月召开全市创建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总结经验,推动工作开展。深化集团化办学,按照“名校+薄弱校” “名校+乡村校”“名校+新建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在2021年年底实现了集团办学全覆盖,并评选出6个新乡市示范性教育集团,带出了29所新乡市新优质学校,今年又新增了河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市教育局与凤泉区政府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二是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多次组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培训,理解教育评价改革精神实质。三是搭建作业管理平台。在全市开展优秀作业案例评选活动。依托新乡市智慧教研互动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今年已利用互动平台开展教研活动79场次,参与教师8000余人,开展省、市、县、校四级远程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收到良好社会效益。
坚持“五育并举”育人
立德树人筑“魂”。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首要职责和任务。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大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是课程思政学校实行全覆盖,全市思政优质课评比类别从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扩大到团队课和其他学科思政课程,树立各学科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在教学中贯穿立德树人理念,在学科中融入思政元素。二是开发思政教育资源,加强各学段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等功能,组织教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党史、优秀传统文化等思想教育素材,共同编撰思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三是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全市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安排市、县领导班子,各市直单位“一把手”,学校校长、书记等领导上讲台讲思政课。截至目前,各级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思政课1.4万多场次;聘请市县两级思政课辅导员371名,进学校讲思政课1161场次。通过思政课程的不断深入,让学生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生更加自信。
课后服务增“智”。市教育局2019年9月在全省率先开展课后服务,在帮助家长解决接送孩子难题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课后服务活动保障。今年市教育局又推出课后服务“扩面提质”发展新目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智慧平台。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课后服务全覆盖,主动扩展服务项目,学校提供体育、艺术、科普、研学实践等多种类型社团,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菜单式选择,时间上坚持“5+2”服务,方便家长灵活选择接送学生方式。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学生完成作业之余能够选择喜欢的活动,减轻了课业负担,释放了课堂学习压力,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学校育人的魅力。鼓励学校积极拓展假期课后服务,让学校教育资源为本校学生和周边居民子女提供更多的服务,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新乡市课后服务工作入选河南省“我为群众办实事”“3个100”先进服务单位,在今年2月再次受到表彰。
教师队伍重“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市教育局发挥新乡市先进教师群体的优势,引导全体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十八大以来,全市先后涌现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形成了新乡特有的“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现象,为全市落实“双减”政策发挥着排头尖兵作用。他们探索出经验,引领全市教师“双减”工作持续开展,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开展。
家校共育促“融”。为落实“双减”政策,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问题,市教育局实施作业管理工作,规定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完成作业或批改作业,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成立家长学校,设置培训课程必修课、选修课,鼓励家长完成面授课和函授课课时,修完课程后,完成听课记录和写心得体会,学校定期和全体家长一起分享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制作发放《家长成长手册》,让家长明白陪伴孩子应做的事情。评选优秀家长,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学校提供平台,不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论坛,提出某个阶段教育或某个普遍性问题并展开讨论。同时,收集优秀家长的经验体会或心得,经过筛选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以供更多的家长学习。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促进亲子互动。组织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有关活动,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家长参加家校共育,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及时回应,对积极参与、为家校合作付出努力或作出贡献的家长,给予不同方式的精神奖励并加以宣传。 (余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