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
      
市十中教育联盟共同体
被评为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

本报讯 为科学评估义务教育学校集团化办学成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日,省教育厅在全省开展了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评估工作。经过自查自评、县级初评、市级复评、省级评审等环节,共评选出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集团100个,市第十中学(以下简称市十中)教育联盟共同体脱颖而出,成为我市集团化办学的标杆。

在市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十中从2010年开始率先承担起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在2014年成立的以市十中为核心、市四中为北校区、市十八中为东校区的“一校三区”教育联盟共同体,成为我市均衡教育的典范。

学校从时代使命和教育本源思考集团化办学的出发点,承担新的时代使命和教育梦想,顺应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教育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学校坚持科学统筹、合理规划、稳步前进,促进多元发展的观念,注重共享开放、特色共建、集团内协同创新、多元共生。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集团化办学始终牢记育人第一原则。心中有“大我”,自信自强,求实创新;心中有“大家”,敦厚忠恕,修齐治平。集团化办学把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抓好党建工作,整个办学方向才不会偏移。

坚持中心校的示范引领。市十中作为引领校,把优质化、创新性、示范性的办学优势辐射出去,包括党建、教育教学、课程管理、师资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在示范引领中,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架构不松散,把引领校的活动,包括优秀的基因、种子播撒到成员校里,让他们站在较高的起点实现真正的多元发展。

坚持成员校的特色发展。集团内成员校不但要具有市十中的气质,还要因地制宜办出自己的特色。在集团化办学中,强调“一校一品”。每帮扶一所学校,都要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给予足够的尊重,只有尊重才能融合,包括课程、创新的融合。

坚持集团内学校的共建共享。提出三个理念,即资源互相增量、教学互研增值、教师互动增能。实行资源互相增量,假期引领校和成员校教师共同参与外出交流学习,集团内教师统一岗前培训,为发挥名师辐射示范作用,实行“青蓝工程”师带徒计划等。实行教研互联增值,集团内教师统一集体备课,共同进行同课异构等。整个教育集团实现统考统测,教学进度基本一致。实行教师互动增能,教师在备课、活动、研训等方面增强互动,提升工作效能和专业发展水平。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名校,作为一种宝贵的公共资源,实现名校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是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市十中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示范作用,“一校三区”以服务教育大局为使命,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承担新时代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杨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