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镌刻发展的足迹,企业发展的命题也在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鹭集团”)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公司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以“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为抓手,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使白鹭集团成为再生纤维素长丝和氨纶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推动纺织强国建设贡献了白鹭智慧,展现了白鹭担当。
转型升级,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08年至2012年,作为传统行业的纺织行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白鹭集团与国内同类企业一样,曾经受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甚至一度陷入亏损。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白鹭集团新一届管理层意识到,行业深度调整的困难期也是企业改变自我、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期,因循守旧只会丧失机遇,让企业亏损越来越严重,甚至走向倒闭,必须依靠创新来突破发展瓶颈,打造企业竞争新优势。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白鹭集团管理层顶住压力,主动实施“腾笼换鸟”工程,果断关停了2条装备落后的短丝生产线和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合纤分厂、配件厂,并逐步退出短丝市场;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将目光对准技术含量更高、市场前景更好的长丝和氨纶领域。
2014年开始,白鹭集团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持续发力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几乎每年都有新项目奠基和投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持续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白鹭集团在氨纶领域的发展,从2003年涉足氨纶新领域的十年尝试,到第二个十年开启白鹭氨纶的腾飞,对白鹭集团乃至国内氨纶行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氨纶行业主机装备普遍是32头或48头生产线时,白鹭集团64头、96头甚至120头等多项全球首创氨纶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2014年2月18日,公司年产2×2万吨超柔软氨纶项目奠基,并分别于2015年6月和2016年12月建成投产;2017年2月,公司年产3×2万吨超细旦氨纶项目奠基,并分别于2018年3月和2019年4月建成投产,成为国内氨纶产能超过10万吨的三家企业之一;2020年9月,白鹭集团年产10万吨氨纶项目奠基,该项目是该公司“十四五”战略规划的重点项目,目前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开车生产,创造了氨纶项目建设新速度,三期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预计2022年年底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同时该公司还对氨纶分厂2万吨生产线实施搬迁升级改造。白鹭集团在氨纶领域的快速发展,成为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生产技术和装备最先进的氨纶生产企业。
在再生纤维素长丝领域,2017年4月,白鹭集团年产一万吨新型纤维素长丝项目奠基,该项目于2018年4月陆续建成投产;2019年5月,白鹭集团年产2万吨生物质再生纤维素长丝项目奠基,并于2020年5月陆续建成投产,该项目主要用于生产细旦长丝,能更好地满足高端客户需求。目前,白鹭集团再生纤维素长丝总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极大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白鹭集团在延伸产业过程中,注重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相继建成投产了倍捻纱线、高档针织机织面料、冷转移印染等项目,使产业链向终端延伸,形成了集桨粕生产、纤维制造、高端织造、高档印染、新型绿纤研发和能源供应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从一根丝到一匹布的产业链布局,白鹭集团也由过去的以再生纤维素长丝、再生纤维素短纤、氨纶为主导,演变为纤维素长丝、氨纶双轮驱动,绿色纤维、高端织造、高端印染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新格局。
以创新为引擎,领跑行业发展加速度
白鹭集团坚持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两手抓,在规模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装备创新、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使生产过程更高效、更节能,产品质量更高、更稳定,实现了效率、质量双提升。
白鹭集团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于技术改造和项目研发的支出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3%以上,并且投入强度在快速增长,2022年上半年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专利量、质齐升。白鹭集团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化学纤维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出台科研人员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奖励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白鹭集团以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起家,其生产技术颇为成熟。白鹭集团以提高生产效率为创新的突破口,在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上实现了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能源消耗大幅度下降,如半连续纺长丝系统成筒车间的筒子机,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筒质量。2020年,白鹭集团在前期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又研发了新型纺丝机,目前新型纺丝机已经投入生产使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氨纶生产上,白鹭集团联合郑州中远氨纶共同开发氨纶装备和生产工艺,64头、96头和120头的纺丝技术先后在白鹭集团规模化应用,使该公司氨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始终处于氨纶行业的领先地位。目前,白鹭集团氨纶产能已经达到16万吨,预计2022年年底产能将突破20万吨。
白鹭集团白鹭新材料研究院致力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氨酯纤维新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及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目前,已经研发出了“蒿洁丝”“艾草纤维”和“石墨烯再生纤维”等新产品,将为服装注入越来越多的神奇功能。
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工艺创新能力,大力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转化和技改技措创新项目的实施,白鹭集团先后与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过程研究院、中纺院、东华大学、河南工程学院、中原工学院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盟,推动集团产业不断创新升级,促进成果转化。其中,与中原工学院、郑州中远合作开发的“120头高效率超细氨纶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学技术一等奖;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国产化Lyocell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研发”荣获“纺织之光”2018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十年磨一剑,彻底打破了国外绿色纤维生产垄断的局面,并在新乡形成年产9万吨的规模;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西南交通大学在离子液体法和新型溶剂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核心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其中“离子液体法再生纤维素纤维制作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是行业内一项颠覆性的革新,将使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更加绿色环保。
作为纺织产业链上游原料生产企业,为推动我国氨纶行业产品研发和应用整体水平,白鹭集团与中国化纤协会合作共建“细旦、超细旦差别化氨纶研发生产基地”;为探索再生纤维素长丝在针织领域的应用,牵头成立了产品创新研发联盟,携手下游相关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 (郑逢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