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星军 (新乡市)
在中国美术馆2021年1月9日开幕的“美在耕耘——中国美术馆新年展”之“人民的形象(续)”单元中,有一个“群英荟萃——20世纪50年代张安治绘英模人物作品捐赠展”特展,展出了艺术家张安治的60幅英模肖像作品。在这批微微泛黄的画纸上,张安治以素描、速写的形式,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了那个年代英雄模范人物的一张张面容,这其中就包括时任延津县小店人民公社党委书记袁文周当年的风采。
据196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社办工业的一面红旗》和1996年三联书店出版的《延津县志·别集》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延津县小店人民公社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工业,只有一些零星分散在农村里的做铁匠活和做木匠活的手工劳动者。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这些分散在农村的手工业劳动者,逐步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到人民公社建立的时候,已经发展为一个铁业社、一个窑业社和一个木业社。人民公社建立后,各项事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办工业也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奇迹,从1958年10月到1959年年底,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小店人民公社就建起了98个工厂,全公社工业总产值占到了工农业总产值的36.5%,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大踏步前进,被河南省树为“社办工业的一面红旗”。1959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群英会)上,小店人民公社被评为先进单位,公社主抓社办工业的党委书记(那个时候公社党委设第一书记,公社当时的党委第一书记是李国举)袁文周,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到北京出席大会。会议期间,被大会选为主席团成员。10月27日下午,袁文周作了题为《大办社办工业,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大会发言,之后,又到中国科学院等中央直属机关作了4场巡回报告。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周恩来总理发出请柬,邀请部分代表于11月5日下午5时30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参加宴会,袁文周被指定在第一桌就座。宴会前,周总理分别接见了袁文周等部分代表。
张安治(1911~1990),江苏扬州人,艺术家、油画家。早年曾师从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先生,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重庆中国美术学院任教。1945年由徐悲鸿提名,被中国美术学院派往英国进行研究、考察。其间,张安治获悉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于翌年二月携妻、女由伦敦启程,坐船长达两个月回到了祖国。1950年,他被分配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典礼局任美术设计师,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诸多重要事务的设计、布置和接待,如国庆活动、政协会议会场、中央政府招待会、重要民主人士接待等,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那个时代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劳动模范和战斗英雄,他们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张安治的内心,促发了他强烈的表现欲望。在国庆观礼和政协会议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为英模画像,以此表达对英模的致敬。1959年10月,已经调到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工作的张安治,参加了首都美术界为群英会劳模代表画像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张安治共完成了包括袁文周在内的9幅人物作品。在表现袁文周时,他釆用仰视角度,抓取袁文周在会议发言时的精彩瞬间,鲜活地表现出一位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的神釆。从画作落款1959年11月3日的时间来看,应该是袁文周在中央直属机关作巡回报告时,张安治创作完成的。
1990年,张安治病逝,其家属将整理出的60幅英模肖像作品全部无偿捐献给中国美术馆,使之成为国家艺术宝库的永久收藏。而袁文周作为那个时代小店人民公社的代表,在全国群英会上意气风发介绍经验时的瞬间,也永远留存在了中国美术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