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召营初为大赵营,在新乡市中心西10公里,现为大召营镇政府驻地。该村在清末民初出了一位当代“海瑞”,他叫郭仲隗,于1908年参加同盟会,曾先后两次受到孙中山的接见,并被委以讨袁重任。1940年~1945年,曾任第二届、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议员,并当选为驻会委员。由于他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请命,人送绰号“郭大炮”,当誉为民国“海瑞”。
郭仲隗参加同盟会后,曾因“秘密联络同志策划起事”而被捕入狱4年。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郭仲隗返乡隐居,捐资办学,兴修水利,造福乡里。
“九一八”事变后,郭仲隗出面组织豫北抗敌后援会,并在新乡出版《豫北日报》,在焦作创办《焦作日报》,启迪民智,宣传抗日。为发展家乡教育,他与同乡张善与等创办了河朔图书馆。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协助儿子郭海长创办《中国时报》,宣传革命,反对内战。该报当时影响很大。
1943年~1944年,河南发生大灾荒。当时,日军正侵犯豫中、豫西,国民党大员汤恩伯拒不抵抗,率军数十万临战溃逃,反诬河南人民为土匪。郭仲隗闻讯从重庆赶来河南视察,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带着这些资料,他赶去参加在重庆举行的参政会。
郭仲隗不畏艰险,翻越伏牛山最高峰,又从伊川经伊阳,穿过荆棘密布的荒山,绕嵩县东南角黄庄再往西行,14天到达内乡。在悬崖峭壁上,他用一条绳索拴在山顶的树干上,另一头缠在腰间,顺势往下溜,这样行走了5天。在半路上,他腹泻不止。到达重庆后,58岁的他瘦了12公斤,门牙掉了2颗。
在参政会上,郭仲隗置生死于度外,勇敢揭露汤恩伯拥兵10万,遇日寇望风逃窜,14天失守30余个县的罪行。郭仲隗慷慨陈词说:“我坐过牢,下过狱,什么都不怕。河南灾情重到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年轻人往陕西逃生,政府竟下令堵截,老弱者在家园先吃草根后吃树皮,现在吃观音土,吃后屙不下来,活活憋死。难道政府的眼睛瞎了看不见,耳朵聋了听不见吗?我带来河南老百姓吃的10种观音土,请各院部长传着看一看。”之后,他面向坐在主席台的蒋介石大声疾呼:“委员长如果再不管河南的事,我们河南同胞就只有去跳黄河。就这,我们也不投降日本。”
郭仲隗的发言激起全场愤怒。会场上,人声鼎沸,爆发出雷鸣般的“枪毙汤恩伯”的呼喊声,会议无法进行下去,只好宣布休会。《新华日报》《大公报》当时都进行了报道。
为平息民愤,蒋介石次日在上清寺官邸宴请国民党籍参政员。蒋介石为汤恩伯开脱罪责,说汤恩伯是奉他的命令行事的。郭仲隗不依不饶,当场质问蒋介石的命令是如何下达的,弄得蒋介石无言以对,非常狼狈。于是,宴会不欢而散。郭仲隗和徐炳旭(豫籍参议员)提出的“查明真相,严惩失职将领”的提案请求联署的参政员逾百人,一时举国声讨,舆论哗然。
郭仲隗的发言,传至汤恩伯耳中,汤恩伯气急败坏,密谋对其下毒手。郭仲隗回河南路过豫陕边境时遇到查捕,他机智地跳下汽车沿荒僻小道而行,躲过了这场迫害。
新中国成立后,郭仲隗历任河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人民委员、省政协委员等职。 (王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