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
      

百年白鹭 始于梦想 兴于创新 成于实干

打造百年白鹭是一代代白鹭人孜孜不倦的追求。1960年,新乡白鹭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鹭集团)从“国营新乡化学纤维厂”这个原点出发,伴随着中国纺织工业从艰难发展到高速发展的历程,正在快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说,白鹭就是一本活的纺织工业“历史书”,这本“历史书”的每一页,都写满了“波澜壮阔”;字里行间,尽是“跌宕起伏”。

百年白鹭,以梦想引领航程。上世纪60年代的白鹭人承载着满足人民穿衣梦,在艰难岁月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用4年时间独立自主建设起来的粘胶人造丝项目演绎着“木材变衣服”的神奇,打破了外国专家“中国靠自己建设化纤厂,20年也搞不起来”的谬论;改革开放后的白鹭人怀揣“规模强企梦”,一心一意搞建设,在发展的征途上迈开了新步伐,借助连续纺技术优势,白鹭集团迅速发展成再生纤维素长丝领军企业,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新乡化纤”成功上市,使白鹭集团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新世纪的白鹭人心载“领航梦”,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励精图治、谋求长远,积极涉足氨纶行业、建设第二生产基地,拉开了“二次创业”的序幕,产量和质量的双飞跃,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时代的白鹭人谋划“引领科技时尚梦”,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确立了做强做大再生纤维素长丝、氨纶两大主业,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从“一根丝”发展到“一匹布”,幻彩、抗菌、驱螨等功能性纤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让衣服从单调到时尚;新征程上的白鹭人开启“绿色发展梦”,加入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联盟、开展绿色纤维标志认证、公布碳中和远景、启动零碳产品开发计划,逐步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白鹭集团是具有梦想的企业,白鹭人在逐梦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奋斗赞歌。

百年白鹭,创新决胜未来。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竞争力的表现,创新的杠杆总能撬起出乎意料的奇迹。60多年来,白鹭集团在“持续创新、提高质量、追求效益、和谐发展”的企业理念引领下,描绘出一幅幅白鹭人改革创新谋发展的生动画卷。白鹭人深化制度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增加员工收入;调整结构创新,勇于自我革命,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长丝和氨纶优势产业;依靠设备创新,高速络筒机取代了行业使用70余年的701筒子机,为半连续纺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连续纺从国外引进设备到全部国产化增强了竞争力;氨纶从48头、96头的生产线逐步发展到120头的生产线,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白鹭人将工艺创新贯穿到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促进了白鹭集团产品向着功能化、差别化转变,在细旦丝领域实现不可代替;加强产学研, Lyocell纤维项目、“120头高效率超细氨纶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及装备”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联科学技术一等奖,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两个新型溶剂法长丝项目有望颠覆传统纺丝方式,生产过程更加绿色环保;智能创新从劳动密集型、人工落丝、手工分级到自动落丝、分拣机器人,河南省化纤行业首台5G+AGV运输机器人落户白鹭集团,只需点点鼠标、按下按钮就解决了重复性体力劳动。装备技术领先、提效降耗、产品质量优、市场占有率高,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白鹭追梦人的脚步永远向前。未来,白鹭人要激发立足岗位、学习知识、钻研业务技能的动力,形成勤思考、学技术、肯钻研、攻难关的良好创新风尚,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对固化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进行研究和推敲,寻求更加有效、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不断优化流程,提质增效,进一步革故鼎新、别开生面,掌握发展主动权。

百年白鹭,凭实干成就梦想。大江奔流永无止境,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白鹭人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艰苦奋斗,白手起家,以准确的发展定位、科学的指导方针,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确保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白鹭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实干中自主创新,拥有80多项发明专利,装备工艺的核心技术,取得一次次重大突破,在再生纤维素长丝、氨纶、新型溶剂法纤维素纤维领域引领行业发展。面对“7·21”特大洪灾,全体员工发扬“团结、奉献、创新、担当”的白鹭精神,仅用40余天便使凤泉生产基地复产一次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不实干,再美的蓝图也无法变为现实,再好的部署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面向未来,白鹭人将继续凭借无私无畏,敢闯敢拼,一棒接着一棒干的奋斗精神;万众一心、撸起袖子,认准目标不回头的实干精神,持续推动白鹭高质量发展。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新征程中,白鹭人以梦想描绘蓝图、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实干书写答卷,以新时代追梦人的精神锚定目标、坚定信念,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更加注重机器换人、智能化发展;以勇于创新的胆魄、匠心实干的精神,挺立时代潮头,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为推动行业更好发展再立新功,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郑逢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