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
      

扎根基层30年 做好群众贴心人

走进原阳县陡门乡,映入眼帘的是街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意盎然,环境优美,风景如画,群众安居乐业。难以想像这个乡镇过去是滩区大乡、贫困大乡,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陡门乡乡长肖勇和全乡群众的拼搏奋斗。

陡门乡位于“三山一滩”(河南省四个贫困集中区)中的黄河滩区,过去经济基础差,历史遗留问题多,发展相对较慢,特别是沿黄河村庄,洪水灾害的潜在威胁和交通不便的偏僻地理位置,以及沿黄政策受限,让许多投资商望而却步,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非常突出。肖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扎根基层,扎根田间地头,默默耕耘30载。

肖勇来到陡门乡工作后,曾在乡计生办、财政所、信访办、党政办等多个部门工作,先后担任副乡长、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等多个职务,2020年任乡长以来,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着力打好“生态牌”。陡门乡村庄普遍建设早,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卫生差,特别是养殖场问题突出,动物粪便和污水乱排乱放,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肖勇以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为契机,大力开展养殖场整治,他吃住在乡,迎着炎炎烈日,带领乡村干部奋战在环境整治一线,不分昼夜,脚印遍布44个行政村的角角落落,共排查出不规范养殖场856个,建立问题台账,既抓点对点整改,又抓举一反三整改,点面结合、全面铺开,彻底消除养殖场污染。同时,他注重常态化治理,提出全面推进环境大清理活动,对主街道、卫生死角、养殖场边、河道沟渠等集中清理,真正做到无缝隙、全覆盖,全域改善乡村环境。

着力布好“产业局”。在认真分析形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肖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区位自然优势,紧紧围绕产业到村到户,大力推进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在肖勇与班子成员共同探索下,乡党委、政府以打造黄河滩区“四园一廊道”建设为抓手,全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目前,带动发展“阳光玫瑰”葡萄500亩、黑石村“豫北金秋梨”2000亩、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种植460余亩、水果种植近百余亩,其中香蕉40亩、哈密瓜40亩,尤其是香蕉种植,是“南果北种”的成功典范,这种初具规模的香蕉园,在长江以北属于“首例”。

着力走好“振兴路”。肖勇把“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强乡”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抓手,结合本乡实际,找准契合点,提出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林果业、菌类种植、大棚种植等新兴农业的发展,努力为群众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挖掘、大力开发独特的乡情、乡景、乡音、乡俗,把黄河滩地变为“乡村风光”,发挥现代化生态农业集“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田园风情,融合发展滩区旅游业,把“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进一步引领和推动陡门乡经济发展。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评价一名干部的好与否,群众的心中自有一杆秤,在陡门乡,只要提起乡长肖勇,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常年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困难面前豁得出去,关键时候顶得上去,把心血和汗水洒遍了陡门乡的每一个角落。

去年“7·20”暴雨事件发生后,作为滩区大乡,防汛任务艰巨,他身先士卒,冒着大雨,带着乡里的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汛一线,连续奋战,排查黄河险工段、核报险情、转移群众、组织抢险救灾、做好村内的排水排涝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尽职尽责,一线指导、督查落实、研判分析、走访慰问,陡门乡的44个卡点随处可见他的身影。自防控战疫以来,已经记不清他有多少天没回过家了,同事都劝他回家调整一下,他却说在乡里睡得踏实,不肯离开工作岗位。 (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