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引黄灌溉济卫工程计划书》得到周恩来总理的批复,人民胜利渠工程被列入新中国水利建设日程。
1951年3月,工程启动,并被命名为“人民胜利渠”。
1952年4月,开闸放水。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亲临人民胜利渠视察。
1954年3月,启动灌区盐碱地改良工作。
1954年,国家农业、水利部门的2200多位同行到人民胜利渠参观学习,使人民胜利渠计划用水的先进经验在全国其他灌区得到推广。
1970年,向新乡市城市供水。
1972年,引黄济津,缓解了天津因海河流域大旱导致的城市用水紧张局面。
1981年,为延津县、滑县等苦水区和地下水漏斗区补源供水。
1981年,水费由按亩征收变为按立方米征收,改变了灌区以大水漫灌浇地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的历史。
1988年,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展灌区远程控制自动化技术研究,该项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6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来到人民胜利渠渠首闸视察并亲笔题字。
1999年,开始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技术改造项目。
2004年开始,对孟姜女河、卫河、大沙河,以及市区人工湖等进行生态补源。
2006年,人民胜利渠渠首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完成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2012年,修建浮箱式移动泵站,开启自流与提灌联合调度运行的新模式。
2014年9月,人民胜利渠渠首暨嘉应观被水利部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同年被确立为“省级园林单位”。
2017年,人民胜利渠渠首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省级水情教育基地”。
2019年8月,入选水利部第二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
2019年,通过“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考核验收。
2019年,被授予“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称号。
2021年8月,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农业节水供水工程。
2021年11月,荣获“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