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更畅通·更便捷·更协同
——全市城建公路水利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当城市高度互联互通,空间摩擦系数无限下降,原本用于克服距离所消耗的时间和能力,将被投入到商品和信息的交换中,城市在拥有最大流量的人口、产品、资本和知识时,发展速度最快。这道出了基础设施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方式。

早春时节,一个个喜讯竞相而来——全市城建、公路、水利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公路项目新开工61个,有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也有灾毁恢复重建项目,郑新快速路尤为亮眼,它预示着新乡东中部地区将新增一条新的南北大通道。

坦率地说,从郑新融合到郑州大都市圈,当郑许市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当黄河不再是天堑,交通一体化一直是郑新两地深度融合之痛,郑新快速通道成为新乡人民多年之盼。路路通,百业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把郑新一体化作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动力源、引爆点,明确了城市南向发展主攻方向,加快推动郑新互联互通。

新思路、硬举措,交通率先破局。过去的一年,全市交通领域投资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为历史之最。G107新乡段改建、菏宝高速辉县站建成通车,安罗高速、长修高速顺利推进,尤其是新晋高速平原段25公里提前贯通,彻底扭转了我市10多年没有新增1公里高速公路的被动局面。

今年力度更大,项目更多,在全省的分量更重——从高速公路看,今年我省要建成通车16条,我市就占了5条,分别是新晋高速全线、沿黄高速封丘至原阳段、沿太行高速新乡段、鹤辉高速新乡段、濮卫高速新乡段;从投资强度看,全市要完成交通重点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占全省投资总额的1/6;从路网密度看,将由目前在全省的第15位上升到第8位,“十四五”实现市域双环线、县县双高速,提前10年完成省定目标!

一张张更畅通的交通网,一条条更便捷的新通道,推动着郑新一体化全面起势,助力郑州大都市圈高效协同发展。

这些备受瞩目、令人振奋的“大块头”项目,加速了我市实施优势再造提升行动。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过而不驻、流而不聚等问题。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辐射豫北、连接全国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向枢纽经济优势。此次公路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既是前期发展“势”的积累,也是新发展格局“时”之所需,更是优势再造、加快灾后重建“事”之大者。

集中检视了把握机遇的意识和能力。危机与机遇往往都是并存的。从中央明确的七大政策取向,到国家和省大力支持灾后重建,利好机遇叠加,政策含金量高。我市把握机遇,化危为机,注重谋划,既争取上级支持,更激发内生动力,交通公路领域率先跑出了加速度,打出了灾后重建、城市更新等“组合拳”。实践再次告诉我们,机遇面前,人人均等。只有奋力拼抢机遇,才能用好机遇、用足政策。只要快人一拍动起来、积极融起来,一切工作往前赶,就能加快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

有力落实了项目为王的理念。当前,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识变、应变、求变的压舱石,稳住了有效投资,就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发展也就积攒了后劲。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每亿元高速投资,大约可为社会提供4000个就业岗位,带动消费2500吨钢材、16000吨水泥、700吨沥青,激活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产生一系列倍增效应、乘数效应。争抢春光,集中开工一批项目,“开门红”胜券在握,“全年红”定能实现。

鲜明彰显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实操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解决了资金难题,就解决了发展问题。去年以来,我市下大力气强化模式创新,壮大投融资平台,全面铺展“BOT+EPC”模式,郑新快速路等重点项目得以强力推进。它告诉我们,多靠市场机制,多以政策引领,多做创新之举,关键领域的“一子落”,定能带动发展棋局“全盘活”。

登高望远天地阔,风劲潮涌奋楫先。今日之新乡,大交通助推大发展,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综合交通体系,“通道+枢纽+网络”的运行体系,破茧而出,蝶变成型,对外通达能力显著增强,新乡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