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
    
两季有果 三季有花 四季常青
森林乡村建设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长垣市魏庄街道傅寨村
长垣市蒲西街道云寨村
长垣市庭院绿化
长垣市蒲北街道闫寨村
平原示范区胡窑村
平原示范区韩屋村
平原示范区河道绿化

“按照‘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方案’有关规定,根据空间和时间的‘错落有序’,俺村种植了乔木、灌木、适宜果树和各种花草,院内种果树,大田有苗木,房前屋后、街道两侧全是景观植物,保证夏秋两季有果实、春夏秋三季有花香、一年四季青翠绕村,让人常住村内赏心、来到村里悦目。”2月18日下午,在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韩屋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风记说到村里的森林乡村建设情况,话匣子一打开,高兴地讲了很长时间。

绿化美化乡村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先手棋。几年来,我市共建设各类级别森林乡村390个,其中,国家级森林乡村22个,省级森林乡村56个。2020年以来,我市按照国家、省的安排部署,更是将沿黄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乡村建设作为推动黄河流域林业发展和沿黄流域绿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了相关建设工作,目前建成有71个“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计划到2025年实现建成215个的目标。韩屋村就是已经建成的“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

市林业局局长杨富琴介绍说,我市的森林乡村建设主要讲究“因地制宜”,有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结合古村落、古建筑、名人古迹等保护,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有加强乡村原生林草植被、自然景观、小微湿地等自然生境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的;有增加乡村生态绿量,构建乡村绿道网,开展乡村裸露山体、采石取土创面、矿山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地等绿化美化的;有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建设一批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微绿化公园、公共绿地的;有重点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将乡村绿化美化与林草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林草产业品牌,做好“特”字文章,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森林康养的。森林乡村建设,其根本目的并不是把乡村建设成如城市般柏油马路水泥丛林式富丽堂皇的美,而是结合乡村生活实际,在有效增加绿量、改善生态环境下,让村民的生活更加惬意、舒适和健康,留住乡愁,眼前即是“诗和远方”。

因地制宜 生态宜居

笔者来到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杨厂村所辖的自然村胡窑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村内房屋经过通盘考虑改造为徽派民俗设计;绿化方面更是精益求精,花卉植物种类繁多,三步一景。该村干部王文伟介绍说,村庄道路两侧种植绿化树1万余棵,每家每户房前屋后、庭院绿化要达到5棵~10棵,建设休闲小游园面积达700平方米,村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 特别是去年村内整合废弃用地1500亩,种植海棠10万株,再等一个多月,胡窑村将成为鲜花的海洋,呈现游人如织的盛景。

长垣市蒲西街道的云寨村,是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该村按照全域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采取适树植树、适花栽花、适草种草原则,对村庄内边角地、空闲院、坑塘等进行全方位、无缝隙绿化,因地制宜建设菜园、花园、果园、游园,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5%。去年以来,该村在修建下水管网、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的同时,按照“云中花园、寨上人家”形象定位,以花为主题,对三街十二巷墙体、宅院、坑塘、空闲院进行了改造,建设景观小品7个,完成墙体绘画1.2万平方米。

长垣市魏庄街道傅寨村是河南省文化厅命名的河南省特色文化村,被称为“墨香傅寨”“书法村”。该村聘请河南大学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全村进行专业设计,以高标准规划促高质量建设。通过建设集体果园、菜园、游园和苗木培育基地,使村庄整体绿化率达到35%以上;大力发展林果业,鼓励农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建成占地310亩的围村林,栽植樱花、大叶女贞、三角枫、五角枫、百日红、紫荆等30多个品种22630棵绿化树;村内空闲院全部建成小游园,面积为7000平方米;农田林网已建设26640米,主次街道、河道全部绿化、美化、净化、优化,实现林水相依、景观怡人。

长垣市蒲北街道闫寨村结合村庄实际,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基础上,围绕“村美人和、人来业兴”的发展思路,充分考虑生态、产业、文化等发展要素编制村庄改造规划。在建设过程中,规划师团队全程指导,严格按照规划施工、监管。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站1座,铺设污水管网4600米、柏油路面12740平方米,完成了党群文体广场、村史馆、四点半课堂、停车场、公厕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新装路灯72盏,安装摄像头74个。根据宅基地分布和道路街巷较窄等实际情况,融入花海、通透式庭院、墙体浮雕等元素进行精细化打造,整治提升外立面3.6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花卉、树木2900多棵,完成了沿街庭院通透式改造;在村边建成40亩的花海游园,对2处共8500平方米闲置坑塘进行了整治提升,村庄实现美化、绿化、亮化、安防全覆盖。

细化标准 应绿尽绿

市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科科长茹清龙说,森林乡村建设,重在制定标准。近些年,我市根据国土绿化总体成效,统筹大局,依托国家、省级森林乡村建设标准,结合各县(市、区)实际,要求科学确定建设单位,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市林业局专门成立了由2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分包各任务县(市、区),对森林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和服务。认真做好规划。根据乡村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生态环境状况、产业发展需求等不同情况,坚持因地制宜,既严格按照森林乡村的建设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又突出了各自的建设特点。拓展空间。推进乡村道路沟渠绿化、农户庭院绿化和村内游园建设等,努力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同时,按照每人不低于10棵树标准,持续实施“一村万树”行动计划,鼓励多植优质树种。

(刘先明 姚自梅 文/图)